|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


|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张钊
【|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来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12月3日 , 人工智能公司云从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 , 预期募资37.5亿元 。 这家在2015年成立的AI企业 , 由于其核心创业团队均出身于中科院 , 并且企业具有国资背景 , 也被称为“AI国家队” 。
有意思的是 , 早在今年7月20日登陆科创板的AI芯片企业寒武纪 , 其背后同样拥有中科院科研与资本的支持 。 事实上 , 近年来的AI热潮中 , 拥有中科院背景的企业愈发凸显 。 这样来看 , 似乎也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对于AI公司而言 , 202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 在疫情的影响下 , 一些几近破产的AI公司焕发了新活力 。 在旷视创始人印奇对AI公司商业化前景的阐释中——新技术被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萌芽期 , 过热期 , 低谷期 , 复苏期与成熟期 。
而当前AI产业在经历高峰之后 , 不管是云从还是其他AI企业能否迈过“死亡之谷”都是个未知数 。
01 “国家队”选手的诞生
上世纪90年代末 , “帝国时代”“红色警戒”“星际争霸”等游戏开始风靡全球 , 其中星际争霸这款即时类战略游戏因其独特的玩法更是让无数年轻人沉浸其中 。
当时上大学的周曦也是其中一员 , 不仅如此 , 室友李继伟、温浩同样是这款游戏的资深玩家 。 他们三人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技系 , 由于电子科技系在当时涉及到硬件、软件、通信器件、电路系统等 , 因就业前景广阔被很多人青睐 。

|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
文章图片
图2/6

也因为专业的原因 , 周曦三人和其他玩家不同 。 在星际争霸这款游戏中 , 三人萌发了“电脑AI是如何懂得兵种相克 , 并且能找到玩家防守最薄弱处并开展突袭”的念头 , 这也是周曦第一次对电脑AI的“操作”感兴趣 。
随后靠着专业知识 , 三人先是在电脑五子棋游戏上尝试 , 编撰了一个可以和真人对弈的简单程序 , 此后也尝试过在《星际争霸》上“做文章” 。
但中科大的7年大学生涯(本科和研究生)转瞬即逝 , 2006年 , 周曦赴美留学 。 此前周曦学的是语音识别 , 后来却因为偶然的原因进入图像识别领域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视频图像识别是个广阔的领域 , 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
在美国 , 周曦进入了全球知名的计算机视觉研究机构——UIUC图像实验室 。 2006年到2011年 , 周曦和团队6次拿到世界智能识别大赛冠军 。 2011年 , 周曦回国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多媒体中心 , 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
2013年7月 , 芬兰一家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刷脸支付系统 , 实现人脸直接绑定银行卡的智能支付 。 一时间 , 世界各地与之相关的科研团队纷纷效仿 , 周曦和他的团队也是其中之一 , 不到一年时间 , 周曦团队也研发出了一套可以实现手机刷脸支付的系统 。
因为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 这套刷脸系统并没有马上投入应用 , 这让周曦感到沮丧 。
经过一年半的思考 , 周曦在2015年决定从中科院辞职 , 投入到云从科技的创业中 。 虽然从中科院辞职 , 但云从后来的发展却离不开中科院的支持 , 中科院也成为云从的股东 , 此外 , 云从的股东中不乏有国资背景 , 这才有了“AI国家队”的称号 。

|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
文章图片
图3/6
左一周曦右一温浩 右二李继伟
而周曦在大学时一起打游戏的两名室友——李继伟和温浩 , 也随着周曦创业再次聚到了一起 。
其实在2016年之前 , AI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传播 , 在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那场人机大战中 , AlphaGo总比分4比1胜出 , 人工智能这几个字才真正被广为人知 。 而早在一年之前 , 国家就开始重视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 , 随着一些利好政策和文件发布 , 中国人工智能才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02 云从的盔甲与软肋
根据IDC的数据 , 从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 , 云从、依图、商汤、旷视占据了国内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的60% , 这也是“AI四小龙”称号的由来 。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落地 , 四家公司的业务领域也逐渐区别开来 。
商汤蓄力做起底层框架 , 旷视专注打造AloT系统 , 依图将芯片技术与算法技术结合 , 向AI算力技术及产品领域发力 , 而云从则发力人机协同 。 其招股书中也能看到 , 云从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可分为两大类: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

|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
文章图片
图4/6

和其他三家相比 , 云从的声势较弱 , 但“国家队”的优势确实让云从受益良多 。
今年5月 , 云从完成最新一轮18亿人民币融资 , 投资方包括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工商银行等 。 在招股书中 , 也能看到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身影 。 近年来AI融资热潮褪去 , 融资愈发困难的情况下 , 云从最新一轮的融资确实是沾了国资的光 。
不仅如此 , 在业务层面 , “国家队”的云从也从政府和国企中占到了不少便宜 。 云从官网显示 , 2020年1月 , 云从中标中国工商银行人脸识别产品引入项目 , 在AI金融领域拥有82.8%的银行市场占有率 , 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的第一大供应商 。 此外 , 在安防领域 , 云从已在广东、重庆、新疆等省公安厅内陆续落地应用 。 而在交通领域 , 云从的技术已经陆续在银川机场、重庆机场、首都机场等机场内应用 。
当然 , 在其招股书中 , 同样能看到不利因素 。
自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间 , 云从获得的收入分别为0.64亿元、4.84亿元、8.07亿元以及2.2亿元 , 过去三年半累计营收超过15.7亿元 , 但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22.72亿元 , 和披露财务数据的依图、旷视相比 , 云从虽然亏损较少 , 但在三家AI公司中 , 云从的毛利率相对偏低 。
此外 , 在报告期内 , 云从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77%、62.26%、51.83%和31.23% , 客户集中度总体较高 , 其中联通和联想在今年1月到6月营业分别占比8.60%、8.10% ,
云从也表示 , “因客户集中度较高 , 公司可能会面临关键客户自身财务状况恶化进而对公司的业务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 ”
除了这些 , 还有两方面是“AI四小龙”共同面临的难题 。
首先 , AI企业普遍面临技术革新与成果转化风险 。 云从的招股书中提到 , “若公司未能及时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突破技术难关 , 无法研发出具有商业价值、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 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竞争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 ”
技术落地一直是AI企业的通病——当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诞生时 , 它的产品形态多半就已经出来了 , 而一个人工智能创业项目诞生时 , 它很可能还只是一堆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paper 。
此外 , 安防领域也是“AI四小龙”难以跨过的坎 。 在技术层面 , “AI四小龙”同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 因此在应用端自然会涉及安防 。 过去几年 , CV技术商业化落地最成熟的场景就是安防领域 。

|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
文章图片
图5/6

但在安防领域 , 海康威视等视觉设备厂商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对产品进行人工智能赋能转型 , 拿海康威视和商汤的合作来说 , 早前海康威视先是通过支付技术授权费用来使用商汤的算法 , 而后海康转变模式 , 开始自研算法 。
最重要的是 , 和这些本就在渠道和供应链方面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相比 , 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型公司的算法优势反而不再凸显 。 2017年7月 , 依图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5.5% , 2018年 , 云从科技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8% 。 和算法上的精进相比 , 安防领域更为重视全套的解决方案 。
总的来说 , 云从的未来并不乐观 。
03 上市抢滩登陆战
2020年 , 似乎成了“AI四小龙”上市的关键节点 。
此前旷视在2019年8月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 , 但在2020年6月被报道称中止了港股上市计划 。 而依图于今年11月4日申请科创板上市也已获受理 。 至于最受瞩目的商汤科技 , 此前《财经》获得的一份商汤科技融资计划书中提到 , 商汤科技预计在 3 年内A H股两地上市 。 因此 , “AI四小龙”中最有可能抢先上市的企业大概率在云从和依图中诞生 。
2020年的一个特殊变化是新冠疫情爆发 , 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医疗典型产品应用大行其道 , AI公司焕发了新活力 。 但疫情的影响渐渐退去 , AI公司们需要给资本讲更多故事 。

|云从上市,“国家队”选手的隐忧
文章图片
图6/6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中 , 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 , 至2030年核心产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0亿元 。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 , 但AI公司们却等不及了 。
如今的AI企业普遍亏损 , 今年四月 , 据外媒报道 , 全球知名的AI芯片企业——Wave Computing 公司即将破产 。 如无意外 , 这将成为第一家在疫情期间申请破产的AI芯片公司 。 这家此前被认为能和英特尔、英伟达等巨头一较高下的AI明星 , 如今却落得了这种下场 。
明显能看到 , AI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愈发困难 。 在一级市场普遍缺钱的强况下 , 对于那些持续流血的AI公司来说 , 融不到钱 , 就只能上市 。 曾经“一级市场可以让你快跑 , 但二级市场才能让你真正起飞” , 如今却变成了无奈的选择 。
此外 , 对于资本而言 , 投资是要看回报的 , 今年7月8日 , 寒武纪股票正式发行申购 , 科创板迎来国内AI芯片第一股 。 这个口子一开 , 一些AI公司自然会跟风上市 。 况且对于很多企业而言 , 上市背后是资本在助推波澜 , 毕竟在上市之后 , 很多被套牢的投资人才能套现 。 更重要的是 , 在这个存在泡沫行业 , 上市后能检验企业能否最终存活 。
对于“四小龙”而言 , 随着各自的产品定位逐渐清新 , 除了技术和市场份额的竞争 , 资本市场也同样被聚焦 。
在今年上半年四家的估值中 , 商汤以100亿美元排在第一 , 紧随其后的就是估值40亿美元的云从 。 因此谁能率先上市 , 谁就能在资本市场上抢占先机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