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8日讯 , 近期一则关于动力电池的劲爆信息在市场刷屏:一种性能强劲的铝离子电池横空出世 , 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可达现有电池三倍、安全性高、寿命长 , 更能够实现“闪电充” , 几乎解决了现有商用动力电池所有的技术痛点 。
据福布斯报道 , 亚洲电池研发公司Saturnose计划推出一种固态可充电铝离子电池Ea2I , 使用铝和铌以及固态电解质 , 阴极采用岩盐结构 。 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级铝离子固态电池 , 有望取代风险较大的锂离子电池 。 Saturnose计划在2022年对其实现商业化 。
文章图片
图源:Saturnose官网 据悉 , 铝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1500Wh/L , 有望提供600Wh/kg能量(技术先进的三元电池目前能超过200Wh/kg) 。 该公司表示 , 一组15kW的铝离子固态电池重量为565kg , 能为电动汽车提供1200公里的续航(数倍于锂电池) , 且支持20000次循环充放电 , 在汽车上能获得长达15年的稳定寿命 。 该款电池不仅不使用镍和钴 , 充电时间还短得惊人 。
文章图片
由于生产成本与消费地域的变化 , 全球电解铝产能在近10年中已形成了从北美及欧洲到中国的转移 , 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10.81% ,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 如能够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中实施铝离子路线的应用 , 将对铝的基本面形成更强的支撑 。
但铝离子路线电池最吸引市场关注的焦点还在其性价比 。 2021年 , 受新能源车放量影响 , 应用于三元、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能源金属锂和钴价格已“飚出天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最新的市场价计算 , 金属锂吨价已经60倍于金属铝 , 电解钴也已攀上45万元/吨大关 。 市场迫切地寻找着更具性价比的材料 。
从技术上来说 , 铝离子电池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 此前 , 在2015年 , 斯坦福大学华裔化学教授戴宏杰(Hongjie Dai)团队就已发明了第一批高性能铝离子电池并发布在当年的期刊《自然》上 , 利用该铝电池模型 , 电池充电时间被急剧减少至一分钟 。
【技术|三倍续航、可实现“闪电充”!铝电池横空出世,是划时代革新?】
文章图片
不仅有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 , 布里斯班石墨烯制造集团(Graphene Manufacturing Group , 简称GMG)还进一步开发了石墨烯铝离子电池 , 具有“出色的高倍率性能” 。 在斯坦福大学的前期研究成果上大大进步 , 并在今年年底前开始了纽扣电池试生产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