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京东健康上市了,互联网公司真的能改变医疗行业吗?
12月8日9点30分左右 , 北京朝阳区京东集团总部大厦 , 随着“三、二、一”的倒计时 ,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等嘉宾一起 , 敲响了京东健康香港上市的锣声 。 很快 , 锣声就淹没在京东健康股价秒速攀升激起的掌声和欢呼声里 。
京东健康(6618.HK)正式登陆港交所 。 据港交所公告披露 , 京东健康超额认购逾420倍 , 最终定价为70.58港元 , 为此前招股价区间上限 。 若行使超额配售权 , 京东健康此次IPO共募集资金近269亿港元 , 被业内称为“2020年香港最大IPO” 。
截至发稿 , 京东健康股价涨约40% , 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健康 。
对于大健康行业 , 互联网公司真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吗?
文章图片
图1/5
从“否定”开始的故事
2014年 , 曾在宿迁任职的泰州市领导找到京东创始人刘强东 , 希望和京东共同打造“医药城”项目 。 刘强东派出的第一支队伍得出的结论是:“政策没有 , 风险太大” , “没法做” 。
刘强东坚持认为容易的事没有价值 , 他告诉辛利军团队:“医药和医疗行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机会巨大 , 你们要么做成 , 要么换人!”于是健康的团队频繁去泰州考察、交流 。
2016年 , 在一次辛利军关于该项目的汇报会上 , 刘强东连续问了他很多问题 , 彼时 , 刘强东已经开始构思京东健康的雏形了 。 之后 , 京东与泰州市的探讨和交流不断深入 , 展开了多轮洽谈 , 最终 , 2017年7月 , 京东与泰州市签订“健康泰州”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推动监管政策逐步完善 , 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京东健康 。
早期 , 京东内部很多人认为 , 京东做健康业务 , 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大药品零售 , 以此为基础再顺带提供一些健康服务 。
这本是一条安逸的路 , 用零售思路来卖药就好了 , 但刘强东并不甘于此 , 就如何做健康业务这个问题 , 他和辛利军有一次深聊 , 两人形成了共识——干就要干得彻底 , 如果京东要进入健康产业 , 就要剥离出来 , 按照自身的规律来发展 , 而不是跟着零售走 。 刘强东对辛利军说 , 进入健康这件事 , 能做多大我们暂时没把握 。 但这事儿做好了 , 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
文章图片
图2/5
京东如何做?
长期以来 , 医疗一直是互联网难以触达的领域 , 存在着诸多不均衡 。 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一线城市 , 而县乡以下地区医疗资源不足 。 国内医疗行业弥散性太强、一致性太差 , 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
卖药自不必说 , 零售本就是京东的基本盘 , 但医疗健康领域是全新的挑战:零售高度标准化 , 医疗健康则极度“非标准化”——每家医院的系统、规则、对医生的管理都不一样 。
京东健康开始一家家联系线下医院、沟通医生 。 不过今年疫情催化下 , 医院对线上化的需求相比以往强烈 , 线上线下的体系得以迅速建立 。 京东健康利用自身供应链和技术能力 , 提高合作医院、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 , 提升医生的服务效率 , 最终吸引更多医生入驻平台 。
京东健康还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分级诊疗系统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触达更多用户 。
对于稀缺的高端医疗资源 , 和当初的物流一样 , 京东健康也选择了“重模式” , 先后成立了心脏中心、精神心理中心、糖尿病中心等 。 目前 , 京东健康已拥有十六家专科中心 , 入驻上百名名医和专家 。
如今 , 京东健康形成的主营业务包含医药零售、互联网医疗等业务 , 前者向后者提供流量 , 后者为前者创造需求 , 两大业务协同 , 形成“医+药”闭环 。
文章图片
图3/5
购买药品、保健品的用户有问医生的需求 , 可以直接在线问诊;拿到体检报告的用户 , 也可以在线上找医生进行体检报告的数据解读;线上问诊结束后 , 用户可以遵医嘱或按处方搜索、查找或购买相应的药品或医疗设备——智能监测设备还能够辅助医生 , 提供为用户开展慢病管理或健康管理的重要数据参考 。
对于“盈利” , 刘强东一贯以他的长期主义视角来看 。 辛利军正式出任京东健康CEO前 , 刘强东曾把他拉去聊了一次 , 提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管理好京东18万兄弟的健康;二是初期可以不计投入 。
辛利军给了自己三年时间 , 主要用于培养用户健康管理的意识、提高用户使用健康管理平台的粘性上 。
从招股书来看 , 京东健康的盈利能力实际上在持续在提升 。 京东健康招股书显示 , 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的总收入分别为55.53亿元、81.69亿元、108.42亿元 , 2020年上半年 , 京东健康的总收入约为87.77亿元;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经调整的期间盈利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3.44亿元和3.71亿元 。
如今 , 京东健康已是继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之后 , 京东打造的第三大战略级独立业务 。 据了解 ,“京东大药房”如今已成为全国收入规模最大的线上零售药房、多个药品生产企业的单一最大零售商;B2B批发交易平台“药京采” , 下游采购商家已超过17万 。 “京东互联网医院”则是国内首批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之一 。
文章图片
图4/5
京东健康真的能改变医疗行业吗?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 , 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求医者众多 , 去医院挂号排队动辄几个小时 , 和医生的交流又不够充分 。 京东健康在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 目前 , 京东健康的线上零售平台入驻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 全国共有11个药品专用仓库和超过230个非药品仓库 , 其全渠道布局已覆盖全国超过200个城市 。 在自营的京东大药房基础上 , O2O门店补齐了线下服务场景 , 能够满足患者更高的用药时效性需求 。
此外 , 用户还可以在京东健康获得一站式 24 小时医疗健康服务 。 截至2020年9月20日 , 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已有近 7 万名自有和外部医生 。 2020年上半年 , 京东健康平台日均问诊量近9万;所属全职医生团队平均拥有超过15年的医疗专业经验 。
以耳鼻喉科为例 , 这类呼吸类疾病治疗的难点 , 一是很多患者难以获得优质医疗资源或及时诊治 , 从而导致疾病恶化;二是多数呼吸疾病是慢性疾病 , 需要长期的跟踪管理才能控制症状或实现康复 , 但传统医疗体系很难达到这一目标 。 京东健康呼吸中心利用便携式医疗器械监测数据 ,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文章图片
图5/5
对于那些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以及药房来说 , 京东健康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用户触达 , 更高效的营销和广告服务 , 以及通过海量数据进行反向定制;对医疗机构而言 , 京东健康可以提供多种组件化、智能化的产品方案 , 提升他们的效率 。
如果十年之后回头看今天 , 新冠肺炎疫情应该是医疗领域20年、甚至30年来最大的一件事 。 中国有1.2亿糖尿病患者 , 1.4亿高血压患者 , 慢病群体超过3-4亿 , 占了中国人口的30%左右 。 武汉疫情期间 , 人们闭门不出 , 大量慢病群体面临着买药难的问题 , 其中很多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断药 , 将对病情造成严重影响 。 为了帮助有需要的慢病患者解决这一问题 , 2月 , 京东健康旗下京东大药房上线了“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 , 解决了数万名求助者的用药需求 。
【品玩|京东健康上市了,互联网公司真的能改变医疗行业吗?】商业最终毕竟要回归商业 , 但曾经做过教师的辛利军认为 , 医疗和教育一样 , 仅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逻辑是不对的 。 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司想要盈利非常难 , 很多平台最后盈利的方式是只能从消费者和药企那里赚钱 , 但京东健康更愿意在医疗服务商投入 , 让医疗服务像家庭医生一样 , 做好用户的病前健康管理 。
推荐阅读
- 京东方|消息称京东方 2022 年扩张带鱼屏产品线
- 玩家|电竞手机行业标准升级 升级版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影像|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空降小米“跑进2022”活动直播间为米粉送福利
- 趋势|2021生活家电好物盘点:舒适、智能、健康成趋势
- 睡眠不足|日均步数 6611,人均睡眠不足 7 小时:华米发布 2021 年健康报告
- 医疗|数坤科技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步数|华米科技2021健康报告:国人日均步数小幅上升 睡眠不足更严重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数坤|两大企业联手 推动“智能健康管理”应用场景全面落地
- 出货|消息称京东方 2022 年推 40 英寸带鱼曲面屏:4K+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