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众多车企“抛弃”、增长放缓,Mobileye值不值500亿美元?( 二 )
在业内看来 , Mobileye明年的上市应该会较为顺利 , 因为其对于上市这事已轻车熟路 。
1998年 , 在希伯来大学任教的Shashua教授到日本去分享他的学术成果 , 而这个成果在当时看似大胆——仅需一颗摄像头实现对三维空间中的三维物体进行探测和识别 。
在演讲台下面的观众席中 , 坐着一群来自丰田汽车的工程师 , 而它们彼时也遇到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希望实现加强计算机辅助驾驶的立体视觉技术 。 由此 , 双方在简单沟通后 , 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 。
由于那时Shashua的研究还没有真正落地 , 丰田就向他提供10万美元的研究基金 , 让他去证实这个理论的商业可行性 。 Shashua回到以色列后 , 找来了一批学生和工程师 , 成立了项目组开始攻坚开发 。
项目组成立6个月后 , Shashua听说通用汽车计划展开一场竞标 , 寻求一种用来警告驾驶员车辆偏离车道的方案 。 这一招标引起了他的关注 , 并很快与通用取得联系 , 并向后者承诺会提供一款既价格低廉 , 并且还能检测出车辆及行人的方案 。
通用在得到这一回应后 , 随即就取消了竞标 , 并向Shashua项目组提供了2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 , 用于研发软件设备 。
有了丰田和通用的双重支持后 , Shashua找来了他在商界的朋友Ziv Aviram , 共同在1999年创立了Mobileye , 这个名字也说明了这一公司的目标——为汽车装上眼睛 。
文章图片
图3/9
Amnon Shashua(左)和Ziv Aviram , 图源THE JERUSALEM POST
自此之后 , Mobileye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
1999年开始 , Mobileye以每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开发原型产品 , 并在2001年其计划将自研的算法固化到芯片上 , 以集成到汽车当中——这就是后来众人皆知的EyeQ系列芯片 。
三年后 , EyeQ系列芯片第一代产品EyeQ1开始生产 , 随后陆续与大陆、意法半导体、麦格纳、电装、德尔福等这样全球顶级的零部件供应商签署了合作协议 。 通过这些供应商 , Mobileye也顺利进入汽车前装市场(factory-installed products , 整车出厂时就会装备的电子产品市场) 。
通用、宝马和沃尔沃很快成为了首批配装Mobileye芯片的车企 。 有了这些车企的站台 , Mobileye在2008年对外发布第二代芯片EyeQ2 , 据相关数据 , 截至2012年EyeQ芯片的全球出货量达到100万颗 。
而到了2013年 , Mobileye的芯片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 当年一年的出货量就达到了130万颗 , 在这样的利好下 , Mobileye于次年正式在美国IPO , 共募集了8.9亿美元 , 创下以色列公司在美股市场IPO的最高记录 , 一度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换卡|突然宣布:被迫停止运营!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IT|滴滴被“围剿”三个月:Q3经调整EBITA由盈转亏 订单量、交易额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