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eb 已死( 三 )


第二层网络
加密货币与早期的互联网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 。 拿以太坊区块链为例 , 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上部署任何应用程序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合约 。 就好像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网站一样 。
但加密货币的有趣之处在于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之中 , 因为金钱的诱惑力比信息更大 。 而且加密货币已经达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天花板 。 相关的系统和平台必须发展 , 而且也正在发展 。
如今我们有了这些所谓的第二层(Layer 2)协议 。基本思想是为开发人员提供一种构建更高级别抽象的方法 , 同时避免了基础层的难题(高昂的交易费用、缓慢的交易时间等) 。 这是另一个范式转变 , 解锁了全新的用法 。 我们再说一个简单的例子 , GodsUnchained NFT 卡的低额买卖不仅没有任何费用 , 而且也没有延迟 。
通常 , 我们希望在每一层强大的抽象之上建立更强大的抽象 , 从芯片上的晶体管到流媒体视频的发展都是如此 。 不幸的是 , 我们一直被有漏洞的 Web 抽象所困扰 。 此外 , 大量的无代码应用都不是抽象 , 它们只不过是更好的工具 , 但 结果都一样 , 它们的服务对象都是我们想要竭力避免的不和谐的 Web 格式 。
聊天机器人回归
曾几何时 , 聊天机器人风靡一时 , 有些人甚至认为它们将取代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所有应用 。 然而 , 这一愿望未能成真 。 其实 , 聊天机器人很烦人 , 人们在聊天机器人身上寄予了太多希望 , 但最终一事无成 。 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 但也并非一无所获 。
2017年 , 我构建了一个 Slack 机器人 , 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同事更好地了解彼此(这款机器人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 , 并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了 Hacker News 的头版) 。 2018 年 , 我为 Facebook Messenger 构建了一个机器人 , 帮助用户创建自己的数字电影库(不幸的是 , 这款机器人没什么名气) 。 两次构建都经历了重重困难 , 因为很少有人为这些平台构建产品 。 但我通过这两款产品结识了一些朋友 , 我们认为聊天机器人拥有强大的能力:

  • 登录系统是现成的;
  • 【Web|Web 已死】可以准确监控活动;
  • 可以与用户进行真实的交谈;
  • 跨平台;
  • 通知系统也是现成的;
  • 可以提供最佳新用户引导流程;
  • 总体而言 , 由于对话的限制 , 开发聊天机器人的效率很高 。
但聊天机器人的发展不是很乐观 , 而且很有可能被锁定到某个供应商内 。 最终 , 用户还是会被限制在 Facebook、Salesforce 或亚马逊等的平台中 。 想一想 , 如果我们不得不在这些围墙花园中开发加密货币支付 , 会怎么样?所以 , 我们不希望掉入这样的陷阱 , 我们希望在互联网上享受聊天机器人带来的便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