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云游敦煌”同样如此 。 在疫情期间 , 它让国人云上畅游千年 , 指尖触摸敦煌 , 心头感悟智慧 。 打开微信小程序 , 就能跨时空造访数千幅壁画和数百个洞窟 , 每天获得个性化推送的一幅壁画、一个故事、一句箴言 , 很多用户习惯了每日打卡 , 在朋友圈分享今天得到的启示 。 “云游敦煌”创造了独特的用户价值 。 上线不到两年 , 访问量已经超过5000万人次 。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介绍称 , 敦煌石窟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 , 每天最大的承载量只有6000人 , 大量游客买不到票看不到壁画 。 而推动敦煌文物的数字化无疑在全球都更好地弘扬了敦煌文化 。
【文化|故宫 x 腾讯,国宝“活”起来】
文章图片
与论坛同期 , 故宫和腾讯也将沉浸式的数字展搬到了深圳 , 这项基于故宫与腾讯深度合作取得的数字化成果 , 使得现场虽然没有一件实物 , 但人们却可以更近距离、更全方位 , 沉浸在环境中观赏超高精度的国宝的精美纹样 , 其中室内装潢顶峰美誉的皇家建筑——倦勤斋 , 首次在深圳VR数字化呈现 。 使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数字文博的无穷魅力和无尽潜力 。
文章图片
本届论坛上 , 巴黎文化部指定的巴黎圣母院重建项目中“数字数据”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人利维奥·德· 卢卡 , 也受邀首次在中国分享数字技术助力重建巴黎圣母院的经验 。 利维奥·德· 卢卡介绍称 , 数字制图、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数字技术 , 已应用于修复火灾受损结构 。 巴黎圣母院的数字化就是一个试验台 , 这是技术进步指导未来走向虚拟保存文化结晶的完美例证 , 这些数字克隆技术可用于再生多个世纪以来所有出现问题的世界遗产 。
文章图片
在闭幕式上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介绍称 , 文物领域的数字化服务聚合提升更是世界性的课题和需要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 , 在2020年严峻的疫情考验下 , 全球博物馆平均闭馆时间150天 , 收入缩减40%到60% , 同样国际性的文物展览联合考古遗产保护等活动也深受影响 , 国际社会共同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也要求文物行业借助数字科技以更灵活的策略可持续的途径推动文化遗产的多元共享 。 文物+数字科技前景广阔 , 是充分发挥政府利好 , 满足社会需求推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
推荐阅读
- 吴祖榕|上线 2 周年,用户数破 2 亿,腾讯会议和我们聊了聊背后的产品法则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设计|腾讯宣布企业级设计体系 TDesign 对外开源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警告!|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被判12年 两被告提出上诉
- Tencent|继百度网盘后腾讯微云也已解除限速 不用单独下载App
- 文化|“视频会员”的意义,藏在腾讯视频VIP九周年里
- 历史|河南五举措数字赋能 “活化”历史文化资源
- 彩云|解除限速!腾讯微云 App 更新,提供无差别速率服务
- 公司|《Control》开发商正在与腾讯合作开发一款PVE射击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