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后 , 嫦娥五号终于平安回家 。 这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 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 , 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12月17日晚20时 , 嫦娥五号返回器经过一天舟车不停的奔波 , 回到了其诞生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 该院举办了“回家”欢迎仪式 。 图为现场观众纷纷拍照留念 。 本报采访人员陈海波摄/光明图片
这是一个结束 ,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最后一步完美收官;这是一个开始 , 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月球样品 , 而且验证了再入返回等技术 , 为载人航天打基础 。
与此同时 , 公众的好奇也被推到顶点:月球样品什么样?公众能否看到?中国是否会与世界共享?“绕落回”之后 , 中国什么时候开展载人登月?
12月17日 , 国新办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 , 这些疑问有了解答 。
来自月球风暴洋 , “嫦娥”带回的月球样品与美俄采集的不一样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 , 来自月球上一个名叫“风暴洋”的地方 。 为什么选择在此地挖“土”?
本文图片
12月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 , 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 ,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连振 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 , 选择此地的一个原因是基于工程的可实现性 , 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 , 还包括能源供给的光照条件、热控条件、通信因素、测控因素 。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 就是考虑我们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因素 。 ”李春来说 , 俄罗斯和美国在月球上的九个采样点 , 都在月球纬度30度的范围 , 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纬度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 , “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 , 全新的样品研究 , 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 ”
本文图片
李淑姮 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
除了用于科学研究 , 月球样品还会入藏国家博物馆 , 向公众展示
这些来自月球风暴洋的样品如此珍贵 , 将会放在哪里?
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 , 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是月球样品的主要存储地点 。 此外 , 作为一种容灾备份 , 还有一部分样品将储存在湖南韶山 。
很多人很好奇月球样品是什么样 , 未来有没有机会一睹其风采?有!
吴艳华介绍 ,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用于三类用途:第一类 ,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 ,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类 , 为了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 , 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 , 向公众展示 , 进行科普教育;第三类 , 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 , 我们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 , 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共享 , 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 , 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
当然 , 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 。 “我们会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 , 包括它的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 , 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 。 ”李春来说 。
本文图片
李淑姮 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
月球样品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 中国愿意跟国际同行开展合作
月球样品得之不易 , 中国会不会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
“月球样品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 , 我们愿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国际同行开展合作 。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明确表示 。
洪亮明透露 , 近一段时期以来 , 国际同行对嫦娥五号都非常关注 , 纷纷给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政府、其他机构发来贺电 , 提出了需要共同开展研究的意愿 。 “我们也非常欢迎 。 ”他说 ,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40多个国家签订了140多份合作协议 , 并且深度参与了18个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 。
本文图片
12月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 , 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 ,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军川 摄
为了做好月球样品的管理工作和数据共享工作 , 国家航天局将专门印发月球样品的管理办法和后续管理政策 。 “后续我们会跟国内的有关科技部门 , 共同向国际同行发出征集月球样品分析的相关方案 , 同时也会组织国内外科学家 , 对方案进行遴选 , 开展一些成果的共享 , 共同研究 。 ”洪亮明说 。
先建地球轨道空间站 , 再规划论证载人登月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 , 让人们对载人登月充满了遐想 。
“嫦娥五号目前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 , 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 。 这些技术通过验证 , 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 。 ”吴艳华说 。
那么 , 中国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载人登月计划?
“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 , 先搞关键技术攻关 , 等我们地球轨道的空间站建成 , 我们再规划论证是不是要搞载人登月 。 ”吴艳华说 , 未来有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 , 要先看近地轨道空间站建设情况 。
吴艳华表示 ,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完成地球轨道空间站的建设 , 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建设 。 地球轨道空间站是“天上实验室” , 可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 “要把它用好 , 争取有更大的价值”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
尽管载人登月的计划还没有明确 , 但载人登月的目的却很清晰 。 “我们搞载人登月 , 一定是服务于科研 , 服务于探索未知 。 ”吴艳华说 。
除了载人登月 , 很多人还对太空旅游充满向往 。 未来中国能不能搞载人太空旅游?
“我个人认为 , 载人太空旅游从技术上是没问题的 , 关键是耗费很昂贵 , 现阶段还是要以服务于探测、服务于科学为首要 。 ”吴艳华说 。
“绕、落、回”之后 , 是“勘、建、用”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 下一步该怎么走?未来的星际探测怎么做?
吴艳华给出了三个字的答案:“勘、建、用” 。
他解释 , “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环境 , 包括空间环境、地质环境及我们人类关注的各种辐射等 , 这是我们探索的最主要目的;“建”就是要建设 , 形成一定的基础设施能力 , 比如嫦娥四号的鹊桥卫星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月地测控通信能力;“用”主要是有关地外资源能不能供人类利用和开发 , 世界各国应该是围绕这么一个目的开展星际探测活动 。
吴艳华表示 , 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 ,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 。
目前 ,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飞往火星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 , 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
(本报采访人员 陈海波)
人工智能时代 , 教育什么样?
教师负担 , 怎样才能真减实降?
那封从汉代寄出的信 , “找”到信封了
这是谢晋的胸襟!
未来农村什么样?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内容:《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8日 08版)
图片:资料图片、网络
责编:王远方
【嫦娥|月球样品什么样?公众能看到吗?】编辑:邢妍妍 张永群
推荐阅读
- 月球|【年终报道?2021留声机】筑梦太空 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越迈越稳健
- Create|李彦宏:无人汽车有望开上月球
- 样品|月球“玻璃”有助于解开月球之谜,中国将担负月球研究更多的重任
- 汽车|李彦宏:首款汽车机器人2022年亮相 无人汽车能开月球上
- 月球|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元宇宙举办
- 月球|院士曾称2030年登月有望!航天局确认研发新一代载人火箭、重型火箭
- 管理办公室|9.4453g!月球样本将第三次发放,11家科研机构获准借用
- 相关|9.4453g!月球样本将第三次发放,11家科研机构获准借用
- Baidu|李彦宏:首款汽车机器人2022年亮相 无人汽车能开月球上
- Baidu|李彦宏对话欧阳自远:AI能力应用于中国航天 期待无人车开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