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对奥密克戎有效吗?研发带头人介绍( 二 )


采访人员:这个筛选的过程非常复杂?
张林琦:大海捞针,万里挑一 。
今年58岁的张林琦在国际病毒学界声名赫赫,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分子遗传学系攻读博士,研究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突变和逃逸规律 。1993年,他前往纽约大学,师从何大一教授,继续投身艾滋病病毒研究 。2007年,张林琦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主要从事艾滋病药物与疫苗的研发,除了艾滋病之外,张林琦还曾对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萨斯和中东呼吸道冠状病毒等高致病性病毒进行研究 。
想要选出能够最精准打击新冠病毒的抗体,研发抗体特效药,就必须拿到一定数量的感染者的抗体,这部分工作落在了合作伙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团队的肩上 。新冠疫情暴发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并把这些感染者身上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基因测序,从成千上万个抗体中挑出来206个潜在的优秀抗体基因,送到清华张林琦研究团队 。
张林琦:筛选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有了抗体的基因,我们首先要把基因回溯到蛋白质,然后把它们排位好,进行结合病毒表面蛋白的识别,看每一个抗体之间结合能力怎么样 。不仅仅要结合,还有看它能不能阻断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有的抗体可能有结合能力,但不具备有阻断能力 。
为什么筛选出两个抗体?
经过一个半月艰苦细致的实验和甄别,2020年3月5日,张林琦和他的团队最终在206个抗体中,筛选甄别出两个对新冠病毒阻断力非常强大的抗体 。
张林琦:当时为什么两个抗体,这可能还有另外深层次的原因 。我的背景是从艾滋领域来的,我的合作伙伴也是从艾滋领域来的,我们隐隐觉得这个病毒不会到此罢休的 。这个病毒虽然跟艾滋病病毒不是一类的,但是它也是属于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 。RNA病毒天生一个特点就是容易产生突变 。所以我们觉得要真正抑制这个病毒,靠单个抗体可能不行 。所以当时就做决定要挑两个抗体,这两个抗体必须要有结合的能力,中和的能力,协同的能力,具有组合拳的能力 。
研发过程遭遇新冠变异株 如何应对?
这款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特效药物研发出来以后,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 。此后,2020年9月,该药在国内人体的一期临床研究结束,安全性得到认证 。但2020年12月,人类第一次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株 。
张林琦:当时我们出了一身冷汗,担忧抗体失去活性,担忧我们组合拳的效果有很大的打折 。第一个变异株去年年底在英国出现的时候,我们马上就在手里进行了遗传突变,完全模仿了病毒突变的方式对我们抗体结合能力、中和能力、组合能力进行了一轮评估,搞定了,没问题,所以心里非常踏实 。每次突变我们都会走同样的过程和路径,去评估体外的是不是失活了,是不是两个在一起还能发挥共同作用,都会走同样的过程或者都会走同样的焦虑的过程,最后活力还在,能力还在,所以信心还是逐渐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