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少儿科普节目应充满童趣走进童心( 二 )


寓教于乐 , 形式新颖推动少儿科普
内容的拓展 , 随之也带来节目的多样态表达 。 少儿科普类节目更需站在儿童角度换位思考 , 将科学知识与娱乐元素结合 , 用易于被儿童接受的角度传播知识 , 寻找科普节目与少儿节目的最佳平衡点 , 在增强知识传达有效性的同时 , 探索出一条寓教于乐的新路 。
作为少儿观众 , 其看事物的角度与理解能力和成年观众有着较大的差异 。 当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相结合 , 节目极具吸引力的视觉效果自然能够实现内容的极致表达 。 如使用情景剧的方式可以有效打破时空限制 , 让孩子主动打开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 成为不少节目常用到的表现方式之一 。 《七色光·人体健康漫游记》通过趣味情景剧的方式生动科普健康知识 , 儿童在动画版人体微观世界中 , 开启一场新奇有趣的安全学习之旅 。 周逵认为 , “在这种方式下 , 少儿科普节目的吸引力与可看性大大增强 , 儿童不再只是屏幕前的观众 , 而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 参与到整个故事中 , 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也得到提升” 。
除了追求科学知识普及与生动趣味的平衡 , 一些节目也在符合自身节目特质的基础上探索内容的通俗化、大众化表达 。 如《少儿守护人》邀请少儿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业“守护人”队伍 。 节目中“守护人”结合生动典型的图片和事例 , 用通俗幽默的语言 , 为不同情况的孩子提供权威且实用的建议 。 邓东表示 , “‘守护人’演讲分享的节目形式 , 将嘉宾的丰富经验与个人魅力进行融合 , 能够很大程度激发科学育儿经验的传播效果” 。
在保证内容真实严谨的基础上 , 当下一批少儿科普节目突出了趣味、互动与教育意义 , 引导少年儿童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 孩子的想象力在观看节目时被激发 , 打造出一个个培养好奇心与科学思维能力的知识平台 。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华认为 , “如果一档少儿科普节目在形式上不够创新、在内容上不够精彩 , 就无法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 也就难以普及科学知识 , 引领他们探索科学、认识世界 。 而以《少儿守护人》为代表的少儿科普节目 , 让科学与童心擦出了火花 , 形式有亮点、内容有看头 , 达成了寓教于乐、乐以致学的目的” 。
传播科学精神 , 照亮孩子求知世界
科普节目的意义 , 不仅在于展现传播科学理念 , 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全社会对科学的兴趣 , 把科学的精神、思维与信念通过节目传递给观众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何天平表示 , “创作少儿科普节目的过程中 , 我们不仅需要注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表达内容 , 更为重要的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 做到‘有意思’与‘有意义’相结合 , 用科学精神感染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