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的广州 , 温暖如夏 。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工程硕士赵文斌与9个小伙伴 , 已经在这里的“浩鲸科技”广州研发中心“工作”了四个多月 。 这一天 , 他们要进行第二次线上“联合培养”成果汇报 。
屏幕这头 , 10名年轻人“意气风发、冲劲十足” , 汇报内容已经从熟悉公司开发流程、开发规范等深入到思考Apache Ranger权限管理、Ranger如何与Kerberos对接、Hadoop组件打包等专业问题 。 而屏幕另一端 ,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瑞生等指导老师仔细倾听他们的收获与困惑 , 不时答疑解惑 。
短短四个月时间 , 赵文斌与小伙伴已“华丽转型” , 实现了从学生转变为可以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技术人才——独立完成公司工单21单 , 能够敏锐发现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这个令人惊喜的故事 , 还要从2019年3月讲起 。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2019年3月 , 兰州大学与已有多年合作基础的浩鲸科技联合组建“智能计算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 2019年秋 , 首批10名硕士研究生开始了特殊的学习之旅 。
张瑞生介绍 , 原本双方约定学生在校学习半年基础课 , 之后就直奔广州 , 在研发中心边工作边学习 , 利用两年时间培养出具备业务视觉、设计能力、架构思维的工程硕士 。 为此 , 浩鲸科技为每一名同学配备了一对一的具备资深架构师职称、从业十年以上的企业导师 , 以及日常“辅导员” , 双方制定了严格的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
“python编程、JAVA基础课程 , 基于大数据平台、算法原理和实现这些实践必备课程让同学们听起来如饥似渴 , 不过课后的作业对应届上来的研一同学可是难度超高 , 有时一门作业就要做上三四天 。 ”张瑞生说 , 到企业后 , 每个人都拟定了自己的研究主攻方向以及阶段性参与的重点工作 , 浩鲸科技还要求同学们每月做一次总结交流 , 明确具体方向之后坚持下去 , “因为产品会有迭代 , 导师会有更高的要求 。 ”
【浩鲸|产教融合解答专业硕士培养关键题】深化产教融合 , 构建的是产教研新生态 , 服务的是现代教育新格局 。 实际上 , 在兰州大学 , 这样的尝试并非个例 。
2017年 , 兰州大学药学院与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获批“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 , 并形成“学、管、研”三位一体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 相关研究生在完成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后 , 直接参与该基地优势学科——高原环境损伤防护的研究工作 , 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示范实践、军民融合方面作出了创新性工作 。 “示范基地对咱们学生的评价挺高的 , 表现优异的毕业生也可直接留下来工作 。 ”药学院副院长杨志刚说 。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材料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类别 , 分别与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隆基、大连连城数控、新莱福、上海南麟、先导、艾派克等国内一线企业、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实践基地30个 , 受益学生近百人 。
把严研究生培养质量关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建立的特色学位制度 , 致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 1991年 , 我国首先设立了工商管理硕士(MBA) 。 200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并轨 , 统一招生 , 应届本科生也可报考 。
1996年 , 兰州大学首先获批的专硕点也是MBA , 在2010年前后形成当前主要的培养类别 。 截至目前 , 在全国47个专硕培养类别中兰大拥有22个 , 6个专博培养类别中有临床医学博士点1个 , 共培养学生超万名 , 在读7200余人 。 2019年 , 兰州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 , 占到55% , 与全国二者并重、专业学位略超的格局一致 。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 , 相同的是对培养质量的追求 , 侧重点是对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 如何避免二者培养的同质化现象 , 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阶段着力解决的问题 。
在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金鑫看来 ,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 , 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 , 也是难点 , “研究生培养的重心在学院 , 作为业务主管部门 , 我们的任务就是出政策、搭平台、做服务、守底线 。 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 完善培养环节设置 , 强化过程质量监督和评价 , 像游戏通关一般建立严密的过程管理链条和完整的培养档案 , 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 ”
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培养合格人才重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兰州大学文学院的一大特色 。 这里的导师与任课教师拥有多元的学科背景 , 学生需要完成从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到上岗实习的实践性学习全流程 。 2011级校友闫娜是菲律宾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汉语教师 , 其创作的《瀚宇之花盛开》被选为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之歌” , “兰大汉硕学子以扎实的中英文基础、丰富的实习经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满意 。 ”文学院副院长郭茂全说 。
“学院一直将培养质量视为MBA/MPA项目发展的生命线 , 狠抓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 逐步树立了较强的品牌 。 ”管理学院副院长苗绪亮介绍 , 学院通过遴选优秀师资、制定竞争性课程体系、开展“三位一体”课程评估、建设教学团队、邀请国内外一流商学院专家授课 , 提升课程质量 。 同时 , 为每个班配备“辅导员”实行上课跟课制度 , 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纪律 , 强化专业学位学生的课程考勤管理和课程考核 。
响应国家社会的需要
实际上 , 早在2016年 ,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罗洪刚在与东部的集成电路、半导体生产企业接触时就有企业提出 , 能不能搞三五十人的联合硕士培养班?但当时由于办学资源、条件限制等因素 , 罗洪刚没敢答应 。
近年来 , 由于国家招生名额的持续投入 , 物理学院专硕招生规模从每年40多人增长到80多人 , 校外导师也增加到78人 。 不仅是专硕 , 罗洪刚还希望“想得更远一点 , 沉得再深一点 , 满足企业的需要 , 为有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 。
2017年 , 物理学院开始本科教学改革2+2模式 , 2018年开启“院—企、院—所、院—院”合作计划 , 与企业陆续建立了9个定制班 , 即:在不打破原有班级设置的基础上 , 学生在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加入定制班 , 在企业搭建的平台上提早了解行业前沿、企业文化 , 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实习 , 毕业时可与企业双向选择就业 , 也可进入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 实现本硕、甚至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 。
作为“为解决污染问题”而存在的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硕士这两年的报考情况也十分乐观 , 第一志愿报考比例与“双一流”高校调剂比例均持续增加 , 录取分数超过学硕 。 负责该院研究生培养的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博也和罗洪刚有同样的想法 , 那就是将专硕培养模式下沉到本科生 , 给本科生聘校外导师 。 与此同时 , 兰州大学正在积极申报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 , 打通从专硕到专博的直接通路 。
无论是浩鲸科技伸出橄榄枝与兰州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 , 还是物理、资环专硕持续增长背后的巨大市场空间 , 都与我国当前对关键领域技术应用与转化的迫切期待 , 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 。 “下一步 , 国家将大幅增加专博招生数量 , 专硕招生提高至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 这是我们的重大机遇 , 也是国家增列兰州大学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期待所在 。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陈熙萌说 。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1日第5版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尹晓军 通讯员 法伊莎 黄青青
推荐阅读
- 智能化|2021,来“盘” | 5G与千行百业加速融合,这十大标杆功不可没!
- 教室|广凌智慧教室融合管理平台:门禁、灯光一体化融合管理
- 测试|小米完成支持33W融合快充手机与充电器测试样机开发工作
- 数据|融合与转型:全球科技迎“难”而“兴”
- 影像|官方公布 5 米光学 02 星融合影像图,卫星刚完成发射
-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融合应用推进会在京成功启动
- 海能达|公专融合为关键通信行业必由路径,海能达各行各业落地成果丰硕
- 青少年|全国首家体教融合青少年无人机研学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 海量数据|易华录:公司光磁融合存储设备可以提供海量数据的低成本存储方案
- Huawei|华为智能眼镜方形半框图赏 把工作和生活无缝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