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宁德时代曾毓群:采购时会把材料的碳排放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三 )


一是要打造规模竞争力 。 近期 , 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国内外大型化工巨头已开始进入电池产业链 , 如巴斯夫、陶氏化学、湖北宜化、贵州磷化等 , 这对行业是好事 。 电池市场规模增长之快 , 很快将迈向TWh时代 , 海量需求呼唤大化工供应链 , 需要化工巨头进入到这个行业 , 提供巨量的、稳定的供给 , 并通过供给侧带动全产业的升级 。
二是要打造成本竞争力 。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 在产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近几年补贴在加快退坡 , 按照计划 , 2022年底将完全退出 。 因此尽最大努力降成本 , 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竞争力 , 这是全产业链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 。 有些环节、有些企业 , 只顾眼前利益 , 追求短期暴利 , 这不利于行业发展 , 也不利企业自身 , 供应链环环相扣 , 安能独善其身?
三是要打造质量竞争力 。 今年7月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的汽车三包规定 , 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相关条款 。 这也代表着行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周期 , 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 , 需要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 需要材料企业、电池企业、整车企业 , 共同扛起责任担当 。
四是要打造低碳竞争力 。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应用 , 为碳达峰、碳中和 , 提供关键支撑 , 但电池行业也要以身作则 , 把自身降碳作为重要目标 。 目前 , 欧洲已经在制定新的欧洲电池法 , 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提出要求 , 我们呼吁一是国内也要尽快研究提出我们国家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法规要求;二是全产业链要共同努力降碳 , 宁德时代已经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 我们在采购时会把材料的碳排放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 并且这个因素会越来越重要 。 长远看 , 谁先实现了低碳和零碳 , 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
各位参会嘉宾 , 各位行业同仁、各位线上、线下的朋友们 , 新能源的大时代已经到来 , 但确定性机会下 , 仍有不少挑战 , 唯有以变应变 , 与时俱进 , 方能持续胜利 。 希望大家共同携手 , 拥抱大变革 , 助力碳中和 , 为人类的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