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玮杰|年终盘点:2021年,我们被青年力量带动向前( 二 )


生活中的鲍硕和同龄人没什么不同 。 工作起来她会和同事就一个问题争到脸红脖子粗 , 但私底下她是一个会用美颜相机自拍的萌妹子 , 还是某专业相声社团的铁杆票友 , 手机里存有不少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的照片 。
得知网友们称自己为“90后标杆” , 鲍硕含笑摇头说:“不敢当 , 别给我乱贴标签呀 , 为国出力不分年龄 。 ”
秦成峰:
研制抗疫新型“武器”
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疫苗形式 , 研发它的技术门槛较高 , 我国此前从未批准mRNA疫苗进入临床 。 多一件抗疫武器 , 就多一分胜算 。 灭活病毒疫苗外 , 如果中国有自己研发设计和生产的mRNA疫苗 , 就会为抗击疫情增添更强大的底气 。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秦成峰及其团队正在推进国产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 , 目前正在海外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 或将实现中国mRNA疫苗“零”的突破 。
秦成峰介绍 , 国产mRNA疫苗使用的是单人份的预充针 , 热稳定性能显著区别于国外已上市的mRNA疫苗 。 在制造过程中 , 该疫苗使用了更优的呈递技术 , 可降低疫苗对温度的敏感度 , 使得该疫苗可在2到8摄氏度环境下储存 , 这将极大地提高了新冠疫苗的使用便利性 。
高中毕业后 , 秦成峰考入武汉大学 , 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点——病毒 。 由于秦成峰一直渴望穿上军装 , 大学毕业后 , 秦成峰凭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专业继续深造 。 此后 , 秦成峰系统地学习了病毒学的理论和技术 , 为后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早在2017年 , 秦成峰就有一篇有关寨卡病毒的研究论文 , 引发全球科学界的关注 , 该论文为全球应对寨卡疫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 助力疫苗和药物研发 。 那时 , 他及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 。 如今 , 他又勇立潮头 , 再一次让中国军人站在国际科学舞台上 。
秦成峰说 , 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险 , 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 这会让他们充满好奇心继续走下去 , 也让他们对每一天、每一次的实验都充满期待 , 没准哪次不经意间的发现 , 就会成为一个最终造福于人类的科研成果 。
蔡韬:
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魔术师”
2015年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韬接到了一项任务——人工合成淀粉、凭空制造 。 “凭空制造?这可能吗?”当接到这一项目时 , 他不相信能做出来 。
自然反应中 , 淀粉合成与积累涉及约60步代谢反应和细胞器间运输 , 如何将农业中复杂的合成途径简化为工业生产所需的简单合成途径 , 是人工合成淀粉面临的最大挑战 。 经过计算机算法挖掘和筛选 , 蔡韬和同事在起点二氧化碳和终点淀粉之间 , 最终锁定了30条可能的路径 , 每一条都包含9到12步重要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