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App适老化改造当“应改尽改”( 二 )


对许多老年网民而言 , 他们需要更方便的出行、就医、消费环境 , 也需要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与更可及的社会连接形式——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单调乏味 , 不只体现在生理机能变化带来的诸多不便上 , 也体现在人际关系网缩小、社会参与度降低、生活丰富度下降等方面 。 就此看 , 互联网产品应用的“适老化” , 不能止于给老年人带来基础性便利 , 还要关照他们的精神生活所需 。
不能说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都无作为 。 应政策要求 , 很多互联网App确实采取了不少动作 , 如默认字体放大 , 添加功能指引;开启助老模式 , 设置关怀版专区;简化操作流程 , 可以优先派单、亲友代付……遗憾的是 , 仍有些App连这些基础性改造都没做到 , 更别说改得“一步到位”了 。 接下来 , 相关产品提供方、运营方显然该对表要求 , 将其落实落细落到位 。
更进一步讲 , 互联网企业还应自觉将适老化改造导向深层次——不但改“面子” , 还要改“里子”;不但要调整用户界面 , 还要针对老年人真实需求进行供给侧优化 。 比如 , 功能体验层面 , 推出产品无障碍使用功能;内容层面 , 加强优质内容池建设 , 鼓励适老化内容创作 , 打击针对中老年的恶意诱导、骗赞、骗互动等行为 , 提升潜在风险私信预警响应 , 并收紧广告策略 , 对违法广告零容忍;用户服务层面 , 持续进行老年人关爱宣导……进而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
说到底 , 互联网企业有必要用优质的互联网产品服务与走心的适老化改造 , 对接老年人“老有所乐”的期许 , 让老年网民在适度、合理、安全用网中过得更充实 , 而不是将老人带出一个“数字鸿沟”后 , 又把他们引入另一个“数字鸿沟” 。
(作者:佘宗明 , 系媒体评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