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7月开始 , 孙泽洲的办公重心就从办公室转移到了航天飞控中心 。 他的目光紧跟着大屏幕上的一个点移动 , 那个点就是他亲手研制并送上征途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 7月23日 , 天问一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升空 。 这已经是孙泽洲作为总设计师放飞的第三个深空探测器 。 此前 , 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也 都是孙泽洲与团队的成果 。
文章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孙泽洲(左二)在和团队成员探讨设计方案 。 受访者供图
【总设计师|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从探月到探测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务】走南闯北的航天总师
天问一号发射前 , 孙泽洲和团队在文昌发射场驻扎了100多天 , 一直到发射之后才回来 。
研制探测器并不是在实验室闭门造车 , 他已经熟悉走四方的日子 。 经过前期数年的方案设计、初样研制之后 , 孙泽洲与团队经常要带着试验品走南闯北做实验 。
在新疆 , 他们寻找模拟火星环境的沙漠 , 做了一个月的测试;在内蒙古 , 他们在空旷的草原做空投试验;在河北和北京大兴 , 他们也待了两个多月 , 测试探测器的避障等能力 。
有时候 , 航天科研人员也得“灰头土脸” 。 他们在新疆找到一块适合做实验的沙漠 , 在附近临时搭板房 , 住了一个月 。 每天都迎着风沙工作 , 沙尘大的时候 , 门都推不开 。
更多的时候 , 孙泽洲穿梭在实验室、总装厂房和汇报会上 。 这样的工作状态 , 从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就开始了 。 也是从那年开始 , 中国航天正式进入探月时代 。
孙泽洲是个“航二代” , 不过 , 这个“航”是航空的“航” 。 他的父母从事航空科研工作 , 他从小在大院儿里长大 。 小时候 , 他对航空的印象仅限于飞机飞行 , 对航空事业的深层意义所知不多 , 对航天更是不甚了解 。
多年以后他才感觉到 , 父母工作中的严谨、认真 , 潜移默化地投射在了他身上 。 大学毕业后 , 他到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 。 进入航天城 , 他对航天行业的工作氛围、环境很快就适应起来 。
接连掌舵突破性项目
中国航天的团队以年轻著称 , 孙泽洲担任副总设计师时才34岁 。 嫦娥三号任务成功时 , 作为总设计师的他才43岁 。
他无疑是幸运的 , 在群星璀璨、人才济济的航天队伍中 , 他能够接连掌舵如此突破性的项目 。 当然 , 从工程角度来说 , 探火任务立足于探月工程 , 让探月的老将担纲是更可靠的选择 。
天问一号不仅飞得更远 , 而且一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任务 , 相当于完成三个探测器的使命 , 这在全球是第一次 。 现在 , 天问一号正在飞向火星途中 。 虽然有嫦娥工程的经验 , 但从38万公里到4亿公里的旅途 , 难度指数级上升 。
“整个过程中 , 各环节都挺担心 , 但其实也不太担心 , 因为前期设计、地面验证都非常完备 , 天问一号升空之后整体表现也非常好 , 我们充满信心 。 ”孙泽洲说 ,但毕竟是我国第一次火星任务 , “出远门肯定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事情” , 现阶段主要担心遇到一些突发情况 , 他们随时准备采取相应的预案 。
深空探测每走远一步 , 就要面对无数的新问题 。 不过 , 在孙泽洲看来 , 比“更远”还要难的 , 是“更好” 。 “未来的深空探测肯定会走得更远 , 但要实现探测得更 好 , 挑战可能更艰巨 。 ”他说 , 深空探测中的“更好”有很多含义 , 比如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 以及使用最先进的技术 , 取得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
最怕在设计时留下漏项
设定一个目的地和科学目标 , 采用一切技术手段达到目标 , 简单来说 , 孙泽洲从事的航天任务就是这样的过程 。 达到目标的过程 , 是无数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 。 最让他与同事们担心的 , 就是突然冒出遗漏的问题 。
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 , 在研制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一幕 , 挑战来自于月食 。
当地球挡住太阳 , 月球处于阴影中 , 就出现了月食 。 对于绕月的嫦娥一号来说 , 月食的危险在于太阳能的消失 。 嫦娥一号的设计大体已经完成时 , 孙泽洲与同事才发现 , 没有考虑到月食时嫦娥一号如何获得能源 , 月食过程最长持续5-6小时 , 对“嫦娥”或许是致命的 。
初期设计中的疏漏 , 让研制团队花了无数时间去弥补 , 他们只能在现有设计基础上修正 , 想了很多办法 , 比如调整卫星在月食时的飞行位置等 , 最终解决了问题 。
“说起来简单 , 实际上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要持续几个月 , 甚至半年、一年乃至更长 。 所以我们最怕在设计时留下漏项 。 ”孙泽洲说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倪伟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影像|听说今天雷总和苏炳添赛跑了?
- 硬件|纽约设计师展示“风力涡轮机墙”将发电变成一种美学特征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生产|泰禾智能总装流水线正式投产
- 数据|天问一号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首个成果面世
- 曾学忠|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希望明年与光弘科技完成智能手机4000万台目标 将引入高端和旗舰项目提升合作规模
- IT|Canoo总部的一辆车曾在电池测试后发生火灾并被烧毁
- 通信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宣布将在本国裁员2700人 约占总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