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基础研究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 四 )
“一些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只能算得上实验室原型 , 离可以形成技术或产品的工程原型还有相当大距离 。 再从工程原型到可以工业化应用的技术 , 又有很长的路要走 。 ”鲜成钢表示 。
好在 , 从“被动研究”到“市场命题” , 一些科研院所已开始转变思路 。
“如何评价一个研究所的贡献大小?其实就是看它到底创造了多少被市场接受的、有价值的技术 , 而企业是否愿意出资是判断市场需求的重要标准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说 。
炼钢酸洗废水处理是钢铁行业的“卡脖子”难题 。 法尔胜泓昇集团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后 , 定下目标: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 目标废酸回收率90%以上 。 经过攻关 , 他们制定了以扩散渗析或树脂吸附去除酸中重金属离子的技术方案 , 但企业认为 , 这个方案“用得上”却“用不起” , 处理成本过高 。 这就让科研人员找到了接下来的研发目标 。
“‘揭榜挂帅’ , 榜从哪来?一般来讲就是两大类 , 一是国家战略需求 , 二是市场需求 。 ”刘庆说 , 产业技术创新不是无指向地盲目探索 , 前提是要挖掘出市场真正的需求 。
伺服电机在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关节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 采用全国产器件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 。 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的高性能永磁电机系统 , 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 。
“技术产业化” , 首先要有技术 。 该所专家张东宁介绍 , 他们团队开发的高性能永磁电机系统 , 特别适合在夜间采用储能电池工作的飞行器跨昼夜使用 , 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 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行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
“要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跃’ , 把专利变成产业 , 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应 , 在研发过程中就要动态调整 。 ”张东宁说 。
(本报采访人员 崔兴毅)
(项目团队:本报采访人员 崔兴毅、杨飒、刘梦、晋浩天、陈鹏)
推荐阅读
- Samsung|传三星显示器公司亟需苹果订单来扩大8.5代IT OLED面板生产线
- 爆发|元宇宙与现实并不对立,算力基础设施迎来爆发期丨元宇宙产业观
- 中科院|哪种基因对指纹花纹发挥了主导作用?复旦大学、中科院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出炉
- 国家|我国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 音视频|行业规模将达千亿?声网:实时互动技术是元宇宙底层基础设施
- 空间|网鱼网咖母公司入局VR硬件赛道,要做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建设者”
- 证券时报网|中信证券:虚拟人是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 将随元宇宙的开拓不断演进发展
- 鸿蒙|开源鸿蒙 OpenHarmony 3.1 Beta 版本发布:系统基础能力增强
- 通信技术|新法律生效:华盛顿州要求在卖房时披露互联网基础设施状况
- 证券日报|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明确 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