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0: 那些陨落和崛起的公司(陨落篇)
文章图片
图1/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Amelie
来源:硅兔赛跑(ID:sv_race)
年末宜总结 , 2020年快结束了 , 回头看看 , 现实比电影精彩 。
Brooks Brother这种200多年历史的服装老店 , 挺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却没有挺过疫情所带来的的冲击 , 作为为数不多在美国本土生产服装的企业 , 在这次疫情期间申请破产;
Hertz这种全球最大的租车公司之一 , 受疫情影响不堪重负 , 在5月申请破产;
GNC这种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公司之一 , 同样疫情期间申请破产;
The First State Bank这种成立1902年的百年历史的银行 , 成了疫情破产的第一家银行;
同样命运的还有曾经的超级独角兽、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科技公司OneWeb、美国著名的健身连锁店24Hours Fitness、曾经的AI明星Wave Computing、流媒体市场的昙花Quibi等等……
而另一方面 , Tesla年底股价创新高 , 总市值直逼5000亿美元 , 稳居全球最高市值的车企 , Elon Musk也由此成为仅次于贝佐斯的全球第二富豪;
Stripe作为移动支付领域里的新晋独角兽 , 在9月融资2.5亿美元 , 估值高达350亿美元;
Airbnb作为估值470亿美元的明星独角兽 , 在12月10日上市;
Snowflake作为硅谷成长速度最快的云计算服务公司、同时也是2020年最受关注的科技公司在9月16日挂牌纽约证交所上市 。 它曾因获得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和软件巨头Salesforce5亿美元的投资 , 收购其2.5亿美元的股份而名噪一时;
Instacart作为受疫情利好的杂货配送平台公司 , 在6月宣布获得新一轮2.25亿美元融资 , 估值达到137亿美元 , 有望在年底上市以其赶上疫情下的电商热潮……
在今年创业环境的大风大浪中 , 很多成长中的企业感受到了增长的乏力 , 以致于陷于攻守两难的境地 , 举步维艰 。
但也有不少企业面对特殊消费创业市场的新模式、商业新阶段 , 想尽办法去转型和进化 , 在经济新常态下完成模式创新 。
显然 , 逆流而上的项目 , 是踩对了时代的节拍;而在大时代的大风浪中倒下的 , 除了为之叹息其中的不易 , 也可以给创业同行们一些警醒 , 哪些坑本是可以规避的 。
今天我们先来盘点下这一年中那些陨落的公司 。
曾经的明星独角兽 , 生不逢时
10亿美元估值这个门槛 , 一直都是无数初创公司难以企及的高度、仰望的目标 , 只有这样才能才能称其为“独角兽” 。 一家独角兽公司的成长也从来都是在资本铺起来的道路奔腾起来的 。
碰上今年这种大环境 , 如果命运不济 , 生不逢时 , 在谋求上市或者被收购的中途融不到下一轮融资 , 或者估值缩水 , 那么前期再辉煌的独角兽 , 进入衰退期 , 甚至破产倒闭都不意外 。
宿命就是破产的卫星互联网行业里 , OneWeb未来未知
3月28日 , 估值8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卫星运营商OneWeb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 随后在7月4日拿到了新一轮融资勉强“续命” , 未来未知 。
OneWed创始人Greg Wyler在2012年以卫星业务负责人的身份加入Google的同时 , 成立了OneWeb公司 , 最初的愿景是弘扬他的扶贫事业 , 利用近地轨道卫星技术以搭建低成本的全球宽带通信网络 , 让之前网络没有覆盖到的广大劳苦人民都能轻松上网 。
文章图片
图2/14
图片来源:OneWeb
截至申请破产之前 , OneWeb获得软银为首的包括空客、可口可乐、维珍集团、高通等行业巨头在内的近34亿美元投资 。
虽然OneWeb把新冠疫情相关的金融影响和市场波动作为申请破产保护的理由 , 但其自身也存在各种痛点:
公司前期融资的34亿美元已消耗殆尽 , 已经无力继续偿还贷款和利息;
从2012年正式运营至今 , OneWeb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软银集团对OneWeb投资合计约20亿美元 , 持有OneWeb近40%的股份 。 2019年8月软银已经将所持OneWeb的资产估值减少一半 , 并放弃继续投资;
全球落地运营计划实现不了预期应收无法实现 , 难在俄罗斯、印度、中国落地;
面对有限的全球市场 , Starlink极大的压缩OneWeb的市场空间 。 Starlink是全球第二大富豪Elon Musk的太空服务公司SpaceX在2015年宣布推出的一项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 , 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
受疫情影响的公司很多 , 但投资巨大且成本远超预算 , 投资人自身不保 , 市场准入受阻 , 强大的竞争对手瓜分市场等综合在一起则是OneWeb申请破产保护的内因 。
此前所有类似的星座计划中几乎没有公司能逃脱破产的宿命 , 这次帮OneWeb度过危机的两大“救星”是英国政府的投资机构和印度电信运营商Bharti Global , 各出资5亿元 , 成为OneWeb的最大股东 。
虽然暂且续命 , OneWeb依旧是生死未卜 。 说到底 , 卫星互联网这种超级工程 , 短期盈利太难 , 可能只有解决了成本和效率问题 , 实现自我造血 , 避免资金投入黑洞 ,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延伸阅读?? 明明输给了 SpaceX , OneWeb 为什么还能拿到英国政府的钱?)
曾经的AI明星 , Wave Computing谢幕
4月19日 , Semiwiki报道 , Wave Computing倒闭在即 , 正在申请破产保护 。
在AI芯片领域 , 是眼见他起高楼 , 眼见他宴宾客 , 眼见他楼塌了 。
十年前 , Wave Computing在美国加州成立之时 , AI热潮方兴未艾 。 他曾一度作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 被誉为是全球最有前途的AI公司之一、AI计算领域最受关注的独角兽之一 。
两年前 , Wave Computing收购老牌半导体IP公司MIPS , 计划通过将它的数据流架构与它的MIPS嵌入式RISC多线程CPU核心和IP相结合 , 为下一代AI提供了动力 。 彼时 , 外界一度认为Wave Computing具备了和英特尔、英伟达争锋的潜力 。
也是在这一年12月 , 他宣布完成8600万美元E轮融资 , 这轮融资由Oakland Corp.领投 。 这轮融资过后 , Wave Computing累计融资金额已超过2亿美元 。
和很多悲剧一样 , 各种外界光环加持下 , 仍抵不过时代浪潮的洗礼 , 原本的信心满满在最近两年日渐消失 , 最终折戟沉沙 。 他终究没有撑到抗击新冠肺炎胜利的那一天 , 陨落了 。
Wave Computing的倒闭在AI芯片业界有很多分析 , 除了疫情的大环境 , 也是各种原因的叠加 。 可能是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够 , 又或者管理层频繁换血融资策略混乱以及MIPS开源计划搁浅 。
碰到今年这种疫情公共危机 , 一旦续不上资本方的输血 , 受困于资金压力的AI公司要么悄悄关门 , 要么开始谋求上市或者资产重组之路 。
Wave Computing给我们的启发在于:
任何时候都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现金流 , 尤其是遇到大环境不好的时候;
技术并非一本万利 , 如何将技术变现才是AI企业的当务之急;
对于AI企业来说 , 活下去是第一位的 , 保持低调 , 克制扩张速度 , 毕竟 , 未来的路很长……
2021年会不会变得更好?不好说 , 破产这一幕 , 或许在AI公司这一群体中才刚刚开始 。
流媒体市场的昙花 , Quibi短暂的一生
Quibi的名字源于“Quick Bite” , 是“快餐、小吃”之意 。
疫情当道的这一年 , Quibi在4月份正式发布 , 10月下旬就宣布关闭 , 12月1日将正式结束运营 , 这没有挺过7个月的昙花一现 , 也是流媒体大战中第一家牺牲品 。
Quibi如此短暂的一生是疫情时代的必然吗?也未必 。
华尔街观察人士认为 ,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部分原因 , 但并非罪魁祸首 , 真正的原因是Quibi的理念与经营模式出了问题 。
美国媒体咨询公司CreaTV Media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彼得·卡西(Peter Csathy)对于Quibi失败的原因总结说 , Quibi的营销手段失误明显 ,
“年轻人根本不明白Quibi是什么 , 或者为什么要关注它 。 ”
“Quibi的内容一点儿都没有社交属性 , 观众很难分享上面的内容 , 因而很难提高点击率并成功传播出去 。 ”
CFRA Research分析师图纳·阿莫比(Tuna Amobi)把Quibi称为“迄今倒闭的最著名的初创公司” , 并表示 , “我只能说它生不逢时 , 成为备受瞩目的牺牲品也不足为奇 。 ”
当然 , 正如卡曾伯格和惠特曼在宣布关闭平台的公开信中坦言的:
“由于这个创意本身不足以支撑一项单独的流媒体服务 , 或者是由于发布的时机不对 。 ”他们的结论是 , “我们无法知晓真正原因 , 但我们猜测是两个因素的叠加 。 ”(延伸阅读?? 出道即巅峰 , 烧掉10亿的Quibi挂了)
大而不倒?疲于压力申请破产 , 困于新冠生死未卜
美国的企业破产数还在每日递增 。
截至12月2日 , 美国今年申请破产的较大规模企业达593家 , 超过十年来任何时期的破产申请数量 。
文章图片
图3/14
图片来源: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其中 , 大消费行业破产的大型企业最多 , 高达117家 , 工业类82家 , 能源类66家 。
从资产负债情况来看 , 有42家公司负债超10亿美金 , 包括美国绿洲石油能源公司(Oasis Petroleum Inc.)、美国第三大天然气生产商能源公司(Chesapeake)、24Hours Fitness、JC Penney等消费行业的公司 。
文章图片
图4/14
图片来源: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虽然申请破产保护并不等于直接破产清算 , 也就是说这些品牌不一定会永久消失 ,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维持运营 , 偿还贷款 。
不过 , 现实情况是在这些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中 , 也只有10%-15%的公司能够“起死回生” , 尤其在当下严峻的行情中比例会更小 , 大部分企业都无法经受这样的消耗 。
在大消费行业里的四大根基——“衣食住行”里 , 几乎面临重新洗牌的新局面 。
时装业的萧条
和很多传统行业一样 , 时装业离不开社交 。 当人们开始习惯居家隔离之后 , 在家里穿着居家服 , 甚至睡衣都无关紧要 , 社交活动减少了 , 人们购买新衣服的需求大幅减小 , 服装行业发生了肉眼可见的萧条 。
True Religion是美国高端牛仔裤品牌 , 其号称是好莱坞最性感的牛仔品牌 , 在4月13日申请破产保护;
J.Crew曾因深受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青睐而闻名 , 广受中产阶级年轻人的喜爱 。 5月4日提交破产保护时 , 负债17亿美元;
Neiman Marcus这家拥有113年历史的美国奢侈品百货公司在5月7日申请破产 , 成为疫情期间第一家倒下的百货连锁集团 。 集团旗下还拥有纽约的顶尖奢侈品百货Bergdorf Goodman和电商网站MyTheresa , 在破产之前集团已负债40亿美元;
Stage Stores , 创始于1992年的美国百货公司运营商在5月10日申请破产 , 旗下有6个品牌 , 将近800家门店 , 包括STAGE、BEALLS、GOODY'S、PALAIS ROYAL、Peebles、Gordmans 。 主营低价品牌服装、配饰、化妆品、鞋类和家庭用品 , 主要在中小城镇和社区经营百货商店;
Victoria's Secret作为知名的内衣品牌 , 打造的内衣秀曾经在全球范围内风靡一时 , 也在6月9日宣布破产 , 同时关闭了北美地区250家门店;
文章图片
图5/14
图片来源: Today Show
Brooks Brothers这家有着202年历史的美国男装品牌 , 曾为包括林肯、罗斯福、肯尼迪、奥巴马还有特朗普在内的40任美国总统提供服装 , 在7月8日申请破产保护;
Ann Taylor , 这个北美最大的女装品牌的母公司Ascena在7月24日申请破产 , 后续会陆续关闭包括加拿大、墨西哥等全球范围内的1600多家门店;
Lord & Taylor这家拥有194年历史的、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老牌奢侈品百货公司 , 在8月2日申请破产 。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百货公司之一 , 他扛过了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国内经济大萧条 , 最终栽在了2020 。
文章图片
图6/14
图片来源: Business Insider
除却这些已经破产的公司 , Gap、H&M , Zara也相继关闭全球多家门店 。 Gap一季度营业亏损高达12亿美元 , 而Zara母公司Inditex上半年净亏损4.09亿欧元 , 并宣布在2021年关闭1000至1200家门店 。
餐饮业的困境
美国全国餐馆协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12月7日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 , 美国2020年迄今已有11万家餐馆永久或长期关闭 , 其中还有1万家将在12月后3周内关闭 。
美国必胜客和Wendy’s的最大加盟商NPC公司无法支撑疫情下的餐饮发展 , 于7月初寻求破产保护 。
文章图片
图7/14
图片来源: Restaurant Business Magazine
7月29日 , “最欢乐的餐厅”麦当劳宣布 , 关闭200家美国的分店 , 还将出售部分日本业务的股权 。 麦当劳7月29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 , 麦当劳目前经营13835家餐厅 , 第二季度营收为37.615亿美元 , 同比下降30%;净利润4.838亿美元 , 同比下降68% 。 据彭博社追踪数据显示 , 为15年以来最差业绩 。
同一天 , 咖啡头部品牌星巴克公布的第三财季财报显示 , 三财季净营收42亿美元 , 较去年同比下降38.2% , 期内净亏损6.78亿美元 。 10月30日星巴克公布的第四财季财报中显示 , 净利润为3.93亿美元 , 同比大跌51.1% 。
与公司在疫情暴发前的预期相比 , 星巴克损失了约48亿美元的销售额 , 其中包括临时关闭商店、修改运营平台、减少工时和减少客户流量 。 今年6月 , 星巴克曾在股东信中表示 , 公司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永久关闭美洲的约400家经营门店 , 并将本财年计划开设的新店数量削减一半 , 至300家左右 。
文章图片
图8/14
图片来源: sina
不止星巴克快撑不住了 , 其咖啡界的竞争对手Dunkin’集团也在持续关闭门店 。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 , Dunkin’在美国共关闭了687家门店 , 并计划在年底前共计关闭800家门店 。
10月27日 , Dunkin’集团发布声明称:考虑将旗下的咖啡甜甜圈连锁Dunkin’Donuts卖出 , 美国餐饮巨头Inspire Brands将以8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6亿元)收购Dunkin' Brands 。
文章图片
图9/14
图片来源: Twitter
寒冷的冬天到来之后 , 北美疫情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控制 , 多地面临着新一轮的封锁计划 。 预期全美范围内58%的餐馆 , 在接下来3个月将临时解雇人员或是永久裁员 。
美国全国餐馆协会呼吁国会通过第二轮“薪资保护计划”(PPP) , 及小商业贷款项目和税收减免政策 , 以帮助餐馆继续给雇员发放工资以度过本次危机 。
目前来看 , 亏损、裁员、关店成为行业常态 , 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选择应激状态下战略性收缩 , 断臂求生 。 也许这个时候 , 坚守和等待才是生存之道 , 在困境之中尽其所能的保持最低耗能模式 , 以其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季 , 迎接行业复苏的曙光 。
住宿业的冷清
今年美国住宿业深受两个不利因素的打击:整体经济的萎缩和社交距离的需求 。
有分析师曾经说酒店行业是整个经济市场的晴雨表 。 此次疫情 , 酒店业作为本次疫情黑天鹅事件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 从市场研究机构披露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疫情前后行业里巨大的落差 。 由此 , 美国酒店行业协会说 , 2020年美国的酒店入住率是有记录以来最差的一年 。
特朗普集团旗下酒店每天亏损超过100万美元 , 其位于曼哈顿黄金地段的酒店入住率一度只有10% , 酒店价格也接近半价 。 8月29日 , 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的耗资6.3亿美元、共63层的特朗普酒店宣告倒闭 , 正式申请破产 。
文章图片
图10/14
图片来源: Vancouver News
目前 , 总统特朗普名下24家俱乐部和酒店中 , 至少17家因疫情遭到关闭 。 营业项目中 , 奢侈酒店的餐厅、高尔夫俱乐部内的会所也都关停了 。
不止总统家族的酒店如此 , 其他大大小小的酒店都逃不过时代的重锤 。
希尔顿(Hilton)酒店的入住率 , 在今年疫情期间入住率一度下降至个位数 , 而100年来从未歇业的希尔顿酒店也暂时关闭了部分门店 , 裁减2000多个工作岗位 , 10月份 , 拥有478间客房的希尔顿纽约时代广场酒店 , 宣告将永久关闭;与希尔顿酒店相邻的纽约时代广场艾迪逊酒店 , 正式宣布于8月13日永久关闭 , 而这家豪华酒店开业仅18个月;
万豪酒店(Marriott)从疫情以来 , 全球的业务都遭受重创 , 在美国的入住率低至20% 。 有消息称 , 数以千计的万豪员工不得不休无薪假;
凯悦(Hyatt)在美国的大部分酒店入住率也低于10% 。 仅在纽约 , 20%以上的酒店倒闭 。 许多在疫情最严重时说出“若需要方舱医院请考虑我们”的酒店 , 现在的情况也十分惨淡 。
虽然美国的疫苗已经开始面市了 , 可能来不及等疫苗到位 , 明年3月开始的春季游又开始了 。 如果酒店业得不到帮助 , 成千上万的酒店经营者仍然将面临破产 。
旅游业的停滞
很明显 , 疫情的时间越长 , 经济破坏就越严重 。
像美国这种做得非常差的国家 , 在经济恢复方面肯定挑战也是越大 。 美国旅游协会会长罗歇·道(Roger Dow)就曾经直言: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 而旅游业则进入了大萧条 。
文章图片
图11/14
图片来源: ABC News
美国租车巨头赫兹国际控股(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在5月22日申请破产 , 创立于1918年的赫兹到如今已经有百年历史 , 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机场的租车服务 , 而政府对旅行实施的限制掐断了空中与地面交通 , 重创了租车市场 , 这项收入几乎消失了 。
破产将让Hertz成为因疫情影响美国人出行导致的最高调企业债务违约案之一 , 目前该公司有将近190亿美元债务(约合人民币1350亿元) 。
文章图片
图12/14
同样和旅游业息息相关的 , 以Lyft和Uber为首的一众网约车巨头也先后曝出裁员以及业绩下滑的各种消息 。
美国航空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 其中包括拉美第二大航空公司哥伦比亚航空Avianca、美国地区性航空公司Compass Airlines、美国包机航空公司迈阿密国际航空Miami Air Internationa、美国支线航空公司Trans States Airlines、美国阿拉斯加州航空公司RavnAir等 。
哥伦比亚航空作为全球历史第二悠久的航空公司 , 受疫情冲击3月以来公司收入锐减80% , 面临巨大资金流动性压力 。 5月10日 , 哥伦比亚航空发布新闻声明称申请破产保护 。 截至2019年 , 公司负债达到73亿美元 。
文章图片
图13/14
图片来源: Twitter
裁员、破产或者申请国会经济援助 , 成为疫情之下美国航空企业最后的挣扎 。
12月12日 , 据路透社报道 , 美国国会参议院跨党派刺激计划提议了一项450亿美元的运输援助计划 , 其中包含170亿美元面向航空业的救助资金 。 该议案尚未通过白宫和国会的最终支持 。 这是美国航空业在疫情下申请的第二笔经济救助 。
文章图片
图14/14
图片来源:CNN
2020年注定是全球经济的寒冬期 , 世界是一体的 , 在抗击疫情面前 , 任何国家甚至各种大小公司都不能独善其身 。 这一年对于很多公司和个人来说 , 都是艰难的一年 , 即便艰难 , 也需要被记住 , 我们爬过的山趟过的河 , 那些好不容易跨过去了和没跨过去的坎儿 。
疫情给众多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 , 但另一方面 , 却成为许多企业蓬勃生长的土壤 , 或许这也是危机时期下的一种新的洗牌 。
【|复盘2020: 那些陨落和崛起的公司(陨落篇)】创业的道路上 , 永远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 下周 , 我们会聚焦那些在疫情中崛起的新星们 , 敬请关注 。
推荐阅读
- 显示器|华光昱能知识--DP2.0跟DP1.4有那些不一样?
- 植物|开放生物资源,保护多样性:我们为了生物安全的那些努力。
- 平板|小新 Pad Pro 2020 平板开启 OTA7 ZUI 13 灰度推送
- 国际|2020年我国产出卓越科技论文46万余篇
- 排名|2020年我国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 上升2位
- 最新消息|印度创企2021年获360亿美元投资 比2020年增长2倍
- 未来|汾酒荣获2020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两项殊荣
- the|美国疾控中心公布2020年十大死因:心脏病排名第一 癌症第二
- the|CDC: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缩短近2年
- 疫情|中科院报告:2020年中国共出版科普图书近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