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Creat2021舞台观察:百度AI的“小”与“大”( 四 )
“大”的场景与“小”的思维 , 传递了百度聚焦核心技术、敢于挑战更大社会问题的气质 。 这是百度多年来一直未失的品牌形象 。
多年来 , 百度被视为最像硅谷企业的中国科技公司 。 一重是它的组织与创新文化 , 另一重就是与它这种“大”、“小”的思维有关 。 只是 , 这种思维在海外更容易获得包容 。 比如很多公司一起步就敢于立下一个巨大的Flag , 外界可能觉得太远 , 但它倒逼出的技术创新成效也非常可观 。 这也是技术立身的公司的生存辩证 。
吃力处 , 恰恰也是百度AI率先在上述两大场景发力的逻辑 。 而背后的“小” , 则是聚焦后的突破力 。 这其实是一条较难的发展路径 。
另一重辩证 , 也是生存智慧与发展节奏 。
今日强化“工具箱” , 强化“小”的边界立场 , 反而会让百度有利于拓展更多场景 , 从所谓360行走向3600行 , 重构更多的行业 。
“小”是一种“以退为进” 。 “大”与“小”里 , 有它的发展节奏 。
当然 , 没有谁生活在真空里 。 百度诞生后的赛道、立场 , 以及最新的沉淀与选择 , 也决定了它最近几年的增长动能转换上 , 比其他巨头要被动 。
最近三个财年 , 百度营收增长有限 , 股价惨淡 。 2021年以来 , 市值更是遭遇大幅蒸发60%以上 。
当然 , 这不是百度一家而是集体的压力 。 但必须得说 , 百度2016年确立的AI战略 , 至今经历了内部复杂的组织与模式改造、行业人口与流量红利走弱、复杂监管、新冠疫情等诸多重大挑战 , 它的动能转换比 , 因涉及整个行业数字化或行业互联网的渗透 , 许多场景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与全链路能力构建 , 许多非它能左右 , 故而相对更为吃力 。
截至上季 , 百度的收入结构中 , 非在线营销单元尤其AI商业化开始释放成效 。 不过 , 中短期仍很难真正走出在线营销决定营收与利润双线的局面 。
但它诞生以来的定位 , 没有退缩的理由 。 而产业变迁、大国指引、行业监管以及疫情的演进 , 使得它还必须加速探索落地的机会 。 时间于它更紧迫 。
从这点看它最近游戏、直播、教育等业务体系的裁员、整合 , 再结合半年来2B基座与关键场景的落地 , 当然还有此次AI开发者大会的信息 , 就更能体会它的整体策略 。
【数字化|Creat2021舞台观察:百度AI的“小”与“大”】这毕竟已是2021Q4尾巴了 。 尽管此刻的各种成本与策略动作未必能优化季报、年报 , 但成效应该能释放在2022财年Q1/Q2 。 这种动作里 , 其实也有百度“大”与“小”的思维 。
推荐阅读
- 移动|汕头:启动5G+工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
- 兰女士|RIB受邀参加施耐德“双碳”高峰论坛,提出建筑6D数字化解决方案
- 医疗|AI赋能,思必驰助力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
- 生产|桃江南方水泥数字化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 安永|安永:药企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 数据|新东方展览签约阿里巴巴云上会展,积极探索会展行业数字化转型
- 机构|郑忠斌:桥梁型创新机构助推上海工业数字化转型连“点”成“网”
- 虚拟|元宇宙热潮下的数字化未来在哪里?
- 病历卡|上海医疗数字化转型:“制度+科技”重塑就医流程
- 系统工程|获央视点赞!山东邹城统计数字化转型背后的京东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