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二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其中 , 最知名的当属波士顿动力 , 其产品包括能在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的机器狗 Spot、SpotMini、可以快速奔跑的猎豹机器人 , 以及身高近 1.5 米、能做三连跳、原地 360° 旋转、翻跟头、搬运工作的人形机器人 Atlas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尽管 Alphabet 认为波士顿动力难以商业化 , 可其产品概念却从不缺乏效仿者 。 例如小米就在今年发布了四足仿生机器狗——CyberDog , 并被雷军称为「铁蛋」 。 虽然仍未及成熟量产阶段 , 但这也显示出小米对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与重视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还令人有点意外的是 , 特斯拉在今年的 AI DAY 上 , 也发布了人型机器人 Bot 。 马斯克表示 , 未来它也可以用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上 , 可以学会驾车时的所有操作 。 不过显然 , 这还只是个概念 。
这里的问题在于 , 与仿生或工业机器人相比 , 汽车做到全自动化运行难度更大 , 不仅要做到更多类智能的集合 , 还要处理难以计数的 Corner case 。 不过 , 若能实现汽车的「机器人」化 , 也意味着将可以把驾驶员从如此复杂的工作中解脱 , 甚至还能通过 AI 提供更多服务 , 带来革命性的使用体验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而且 , 在解放驾驶员获得的价值之外 , 应用规模也是技术价值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 仅国内市场 , 2020 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已达到 3.72 亿辆 , 市场需求远非其它方向可比 。
事实上 , 智能汽车与机器人并没有本质区别 , 汽车的动作就是机器人的动作 , 其感知、决策系统也与机器人如出一辙 , 仅是终端的执行机构有所差异 , 而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 , 也正是亚马逊 Astro、三星 Bot Handy 等诸多科技企业追求的方向之一 。
在 2021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 , 百度首次展出了未来汽车形态的概念产品「汽车机器人」 , 其能够通过三重能力服务于人:L5 级自动驾驶能力、多模交互能力 , 和自我学习能力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目前 , 汽车机器人的路线也已逐渐得到业界共识 。 例如已经开启泰坦项目多年的苹果 CEO 库克曾提出「自动驾驶汽车是机器人 , 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言论 。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也曾表示:「未来汽车将是『轮式机器人』 , 不仅会开车 , 还会学习、会交互 , 有个性 , 有悟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