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破解红杉15年消费投资密码:从美团、喜茶到SHEIN
文章图片
图1/1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在消费主题贯穿的2020年 , 一份来自红杉的15年消费投资样本 。
文 | 吴睿睿
最漫长的主航道
2017年7月 , 为了调研两个供应链项目 , 红杉中国合伙人邹家佳拎上行李去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待了一个半月 。
这个占地70万平、年交易额超5000亿元的地方 , 是全国最大的布料市场 。 她从跟档口商贩攀谈开始 , 商贩介绍物流、物流介绍仓储、直到上游的加工厂、原料厂……将近50天的时间里 , 她几乎见遍了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关键人物 。 她问了非常细小的问题:如何找到一块布?每块布是如何被标记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运货?
调研中 , 很多访谈对象提醒她注意一家叫SHEIN的公司 。 在中大 , 这是每一个人都想合作的明星公司 。 不仅在于它庞大且不断攀升的进货量 , 更因为付钱时从不拖欠的爽利 , 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好生意 。
在邹家佳来这之前 , 红杉消费团队就已经研究过这家公司 。 2016年 , 当跨境电商行业开始出现年销售额超十亿的卖家时 , 红杉消费组随即组成了一个四五个人的team , 用两个月研究出了一份产业图谱 。 其中细致地分析了跨境电商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商业模式怎么才能跑通 , 以及链条涉及哪些公司、其中的联动关系如何、当下最有希望崛起的是谁 。
他们判断 , 在电商产业全球渗透、中国供应链升级的背景下 , 有能力改造供应链的公司很有机会打败Zara、H&M们 。 SHEIN就在这份mapping中 , 这趟中大之旅更印证了他们的判断 。 随即 , 小组中的董事总经理胡若笛辗转联系上了这位不爱social、几乎没见过投资人的创始人许仰天 , 跟他讲红杉对SHEIN的信心和行业看法 。 微信消息接连发了几个月 , 她终于敲开了这家潜藏于番禺一个工业区偏僻角落的公司大门 。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投资人而言 , SHEIN无异于一个天外来客:无人问津的外贸领域、创业者偏居南京 , 社交媒体上几乎没有他们的声响 。 但这却是最能反应红杉消费投资特点的案例:既体现了按图索骥+田野调查打法的运用 , 同时也反应了红杉在电商生态投资策略的的迭代——从平台到品牌 。
一直以来 , 外界对红杉的印象主要被他们在TMT和硬科技领域的斩获所定义 。 但事实上 , 最能体现一家机构跨越周期能力的 , 正是其在消费领域的表现 。 15年前成立之初 , 红杉就将消费确定为四大领域之一 , 近两年 , 他们在消费领域平均每年投资百亿人民币 。 如今 , 这些长周期的消费项目也迎来了收获 , 红杉今年26个IPO中 , 近一半是和消费相关的项目 , 如达达集团、甘源食品、贝壳找房、小鹏汽车、稳健医疗/全棉时代、东鹏控股、世茂服务、恒大物业、京东健康、泡泡玛特 , 以及即将于本周四上市的火星人集成灶 。
红杉中国合伙人刘星记得 , 当时他们消费投资定下的母题是:一个家庭的钱可能会流向哪?因此覆盖的方向是极宽泛的:消费品、零售渠道、餐饮、文化、教育、旅游、理财……按照这层定义 ,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红杉的消费投资会涵盖如此多的周期浪潮 , 甚至看似完全不相关的项目会被归纳在一起 。
红杉内部始终强调“投资时代主航道” , 在上述母题下 , 不同的消费时代有不同的答卷——在线下商业崛起之时 , 他们投资乡村基、博纳影业、万达电影;在电商时代 , 有美团、京东、阿里、拼多多、唯品会;平台需要基础设施 , 就有了中通快递、京东物流、货拉拉;新渠道之后是新品牌崛起 , 就投了喜茶、泡泡玛特、babycare、全棉时代、Ubras、三顿半等等 。
近日 , 红杉还战略控股法国设计师品牌AMI , 将推动其全球数字化升级 。 这是红杉中国的首个国际并购项目 , 也是其跨团队协同的成果 。
过去15年 , 红杉以其在全阶段、全周期的覆盖而闻名 , 而消费无疑是印证这一逻辑的极致代表 。 在这个节点思考它的来路与去向 , 或许能为这个消费主题贯穿始终的2020年提供一份时代脚本 。
好项目不论早晚
红杉中国基金合伙人孙谦早在2015年就发掘了喜茶 。 那时的喜茶还叫皇茶 , 深陷于山寨的漩涡中 , 但年轻人在门口排起的长队已经成为一景 。 他和聂云宸坐在广州天河一个地铁口的奶茶店里谈到投资时 , 后者一口报出了十亿估值 , 孙谦环顾这家粗糙的小店 , 第一反应是:“这也太贵了吧 。 ”
传统的消费投资会着重配比成长期的项目 , 因为在线下铺店+电视广告的商业模式下 , 从零起步的消费项目要崭露头角极为艰难 , 头部企业的优势却可以不断复利 。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费投资的模板是:一位行业老兵、一个跑通的模型 , 在项目成熟后进场 。
在这个背景下 , 孙谦当时觉得皇茶既不早期也没大成 , 更担心网红属性是一阵风 。 过了不久 , 喜茶完成了5亿估值的A轮融资 。
消费创投市场的更迭隐秘而迅速 , 即使红杉已经摸出一套完整方法论 , 也总会有失灵的时候 。 在同一时期里 , 谨慎的思维倾向还让红杉相继放过了早期的泡泡玛特、喜茶 。 但这些网红品牌不仅没过气 , 反而越来越火 。 他们很快意识到 , 一定有什么出错了 。
孙谦向36氪回忆道 , 2017年左右 , 消费组的复盘会不断 , 所有人都停下来重新研究这批新品牌 。 他们发现 , 新的时代性变量出现了:营销和销售渠道双重创新 , 看重颜值、没有大牌包袱的Z世代们登场 , 让早期品牌得以快速起量;而这一代大多没有消费品经验的创业者 , 虽不是面面俱到 , 却都有极强的长板击穿市场认知 。 投资团队明白 , 按图索骥没有错 , 但手上的地图该更新了 。
确认了方向 , 他们很快开始行动 。 这之后 , 他们投进了泡泡玛特 , 成为其最大机构投资方;并且入股了喜茶 。 前者上市后市值已超千亿 , 后者估值已超160亿元 , 还有很大空间 。
对错过的项目“补枪” , 这样的故事在红杉的历史中时有上演 。 其中最昂贵的miss莫过于红杉曾错过今日头条的B轮融资 , 但后来接连六次投资今日头条 , 领投了其C轮、D轮 , 乃至E轮融资 。 这最终被证明是明智的 , 字节跳动如今的估值超过了1800亿美元 , 多付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
纠错并非易事 。 大多数VC基金规模有限 , 等到项目证明了自己 , 往往也就贵得超过了射程 。 红杉之所以能及时纠错 , 有能力涵盖成长期投资是其重要支撑 , 但沈南鹏的性格及红杉求真的文化或许是更重要的内在原因 。 沈从商前颇爱好数学 , 在数学的世界里 , 对错分明 。 多位接触过他的创业者、投资人都有一致评价:简单 , 只看事实 , 不会被情绪影响判断 。 这也是红杉消费组的特点 , 孙谦告诉36氪:“只要是真正的好项目 , 哪怕最初擦肩而过 , 但总会在其成长周期中牵手成为伙伴 。 ”
和企业成为伙伴的秘密无他:专业和真诚 。 前者是有能力帮忙 , 后者是不去添乱 。 为了跟喜茶“做朋友” , 红杉消费组成立专项小分队 , 董事总经理胡若笛和公司隔段时间就要交流一次 , HR赋能部门派出了五位成员 , 帮喜茶找高管、搭队伍 。 喜茶再次开放融资时 , 聂云宸第一个找到了红杉 。
三顿半创始人吴骏告诉36氪 , 在正式投资之前的一年里 , 胡若笛一直在跟他交流公司情况 , 还给他提了一些建议 。 到了2019年 , 他发现这些建议帮三顿半成功避开了几个坑 , “我一直很感谢她” 。 因此他很放心地接受了红杉的B轮领投 。
刘星把这总结为“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 。 因为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打过仗 , 红杉得以在更高层次上对产业作出预判 , 向创业者输出商业模式指导和资源支持 , 后者也就更愿意给红杉参与“共创”的机会 。
在SHEIN这个案子上 , 红杉最初没能占有很多份额 。 但在投进之后 , 邹家佳成了创始人兼CEO许仰天隔半个月就要聊聊天的投资人 。 许仰天告诉36氪 , 在他见过的投资人中 , 邹家佳对电商模型和逻辑的思考是最体系化的 , 细小的数据也记得清楚 。 所以每当遇到搞不定的事 , 她总能给介绍来靠谱的资源 , 还会把事情盯到最终解决为止 。
七剑下天山
消费是永恒的投资主题 , 因此红杉更需要一个梯队完整、经验互补、配合默契的合伙人体系 , 来抵抗暴烈的竞争和如潮汐般涨落的周期 。
2018年 , 消费组将四位年轻投资人组织起来 , 拉起一支专门看早期的队伍 。 这支队伍负责研究消费品市场的新变化 , 加大对早期项目的覆盖 。 在整个消费组内 , 他们配备了涵盖70-95后各年龄段的梯队 , 其中两位董事总经理都是85年左右 。 人脉广、经验丰富的资深投资人更多领导中后期投资 , 早期项目则由更了解新生代消费者、市场感知力、敏锐度俱佳的年轻人引路 。
承认消费投资中“代际”的存在对红杉而言是种认知升级 。 很长时间内 , 红杉最看重的是产品力 , 相信“好产品不分年龄段” , 全棉时代就是一笔典型的产品力投资 。 但新一代消费人群登场后 , 好渠道、好营销、甚至好产品的标准都在分化 。 “一代消费者带出一代投资机会 , 和它匹配的会有新一代的投资人 , ”刘星感叹道:“我很希望我能永远都有最敏锐的嗅觉 , 但是我很可能也是要被甩下的 。 ”事实上 , 此时的资深投资人们有更重要的任务:培养、推起新生代 , 让组织永立潮头 。
人配齐了 , 内在呢?比起一时的灵感乍现 , 红杉更相信系统的力量 。 具体来说 , 就是战略上靠行研 , 战术上靠配合 。
整体战略上 , 他们依然相信按图索骥 , 但需要绘制新的图谱了 。 面对网红、盲盒、娃圈这些新流行词 , 就像邹家佳泡在中大一样 , 年轻的投资人们也去路边店、shopping mall里蹲点 , 做一手用户访谈 , 盯着天猫和抖音榜单的变化 。 对于尚未大众化的小圈层爱好 , 就去社区里潜水 , 做文本分析 。 这些领域大多非常早期 , 有些甚至还没有成型的公司 。 但红杉的优势在于能负担得起一两年内都不产出项目的行研 , 到了有好团队出现时就能更早抓住 。
操作具体的项目时 , 团队协作被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 每次见新的创始人 , 红杉规定必须有团队其他成员一起谈项目 。 一方面 , 团队成员的背景丰富 , 有来自咨询公司、投行、四大等专业服务背景的 , 也有在大型消费零售企业及上市公司做过CEO、CFO的 。 不同背景有不同的视角去辅助判断;另一方面 , 成员保持相近的信息吸收密度才能一起进步 , 达成共识、执行也就更快 。
在刘星看来 , 组内团队协作之外 , 跨组协作机制更是红杉在消费投资中的独特优势 。 在消费组和TMT组密切协作下 , 在电商生态和D2C品牌领域的投资颇有斩获;和医疗组则合作了稳健医疗/全棉时代、薇诺娜两个典型案例;同时 , 消费组还和红杉的众多专业赋能部门合作 , 帮助企业数字化升级、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和激励、战略投资和并购等 。
15年前开始投消费时 , 红杉还是市场上少数将其作为重要方向的基金 。 而今天红杉面对的 , 是一个波诡云谲、大半投资人all in消费的市场 。 在他们身边 , 有同样规模庞大的全垒打选手 , 有凭借机警、好sense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 , 也有在此深耕多年且正在向中后期拓展的老玩家 。
更重要的是资产端的变化 。 消费品在早期没有打出品牌时 , 投资人的判断依据非常少;但一旦过了盈亏平衡点 , 品牌也就不再需要融资了 。 这种“机不可失”的焦虑会持续困扰着消费投资人们 。
因此 , 行研、调查、纠错、组织、规模……任何一个单点都是不够的 , 即便长成了一只大象 , 红杉依然不能席地而坐 , 反而要加速奔跑 。 今年 , 红杉的消费投资项目数量增加了近40% 。
孙谦告诉36氪 , 近两年来内部不断趋同、强化的认知是 , 学会容忍早期项目的不完美 , 主要关注项目和团队的长板 , 以及相信模型推断 , 不要等到数据齐备了再出手 。 这是典型的早下手、强覆盖打法 。
他们不愿意在任何程度上错过时代 。 15年里 , 他们参与进最炙手可热的消费公司 , 也挖掘出潜藏于水下的隐形巨头 。 但比起胜利 , 红杉的消费投资人们更愿意讲他们这些年里的认知迭代、组织建设、怎么和新人相处合作 , 这会带领他们走向下一个胜利 。
【36氪|破解红杉15年消费投资密码:从美团、喜茶到SHEIN】邹家佳记得自己刚来红杉时 , 这还是家算上后台才20来人的小基金 , 天南海北都是自己跑 。 投第一个项目时 , 她在广州天河住了一个多月 , 每天自己待在酒店里 。 而到了今天 , 即使刚进入红杉消费投资团队的年轻人也知道 , “七剑下天山 , 我们是来打群架的 。 ”
推荐阅读
- 硬件|吉利品牌极氪和Waymo合作 在美国开发无人驾驶的士
- 李均|破解特斯拉漏洞,他教马斯克如何做「安全」
- 产品|河北首家极氪空间在石家庄万象城开业
- Microsoft|LumiaWOA项目组成员开始着手破解Surface Duo双屏智能机
- 犯罪学|人脸识别有易破解隐患 准确定罪存在一定争议
- 探测|黑客可破解 金属探测安全门发现漏洞
- 红杉|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都关注的脑机接口,藏着怎样的未来
- ACC|我科学家破解非酒精性脂肪肝靶向治疗难题
- 毕业生|如何破解集成电路新人“上手”难
- 地图|极氪汽车宣布今日起“极分”可抵扣充电费:10 极分可抵扣 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