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 迎难而上的一年 , 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一年 。 从疫情防控到生产生活 , 我们无不深切体会到科技的日新月异 ,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迫切 。
2020年 , 江苏科技创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抗击疫情还是复工复产 , 江苏科技尽显使命担当 。 2020年 , 江苏在双创载体、政策、高精尖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 这些成就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
2021年即将启程 , 我们将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 , 也期待更多科技成果落地开花、惠泽百姓 。
文章图片
2020年 , 江苏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 江苏科技工作者开拓前沿、勇攀高峰的奋斗身姿 , 让人久久注目 。 盘点这一年来取得的技术成果和产值可用“逆势而上”来形容 。江苏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稳增长、80项关键技术项目上清单、500多个科创项目与疫情防控相关、江苏城市创新生态能力领跑全国 , 2020年 , 江苏科技创新发展澎湃前行 , 请跟随《科技周刊》采访人员 , 来探寻创新“源动力”从何而来 。
多元化双创载体凝聚“创新磁场”
一个微小的创新创业项目 , 可能会引发整个产业与市场结构的颠覆性改变 。 而在其成长过程中 , 随时会死在半路上 。 如果成长于养分充足的生态中 , 将能及时汲取外力加速成长…… 而江苏正在打造的多元化创新生态 , 为双创项目保驾护航 , 用多措并举的养成实践为创新创业企业生长提高良好条件 , 高新区、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载体万变 , 创新创业的初心不变 , 一系列载体凝聚成“创新磁场” , 迸发出“江苏力量” 。今年年初 ,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在苏州成立 , 泛起2020年创新生态建设的第一丝涟漪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说 , 总部远在沈阳的中国科研所金属研究所每年要从江苏企业“拿”走上亿元的项目经费 , 这代表江苏的企业有强劲的技术需求 , 因此在江苏建立先进材料研究机构来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成果和人才 , 能够满足江苏产业的技术需求 。岁末时节 ,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取得最新成就 。 365个日夜里 , 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十四五”新材料发展趋势 , 材料分析表征、材料大数据、材料仪器设备开发“三大平台”建设已初显成效 , 启动了7项重大项目研发与产业化 , 目前正积极筹建国家特种合金技术创新中心 。 研究院还迁入了新址 , 坐落于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 , 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3月中旬 , 科技部发布“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第三批示范名单 , 23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江苏独占其三 , 分别为集成电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膜材料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生物医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 这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时隔两年再次扩编 。 至此 , 江苏共有8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 在全国夺魁 。刚过完二季度 , 江苏省高新区就亮出上半年成绩单:1-6月 , 全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 , 比一季度回升8.5个百分点 。 凭借科技创新能力 , 江苏省高新区在疫情危机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 经济恢复势头强劲 , 创新发展态势良好 。当期数据显示 , 江苏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器达661个 , 在孵企业26761家 , 同比增长28.8% 。 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开园 , 一批优秀企业客户群不增反降 , 面对疫情逆势而上 。 江苏省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新能源等行业均全线“飘红” , 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在高新区落地 , 一批外资企业接连在高新区增资扩产 。今年年初 , 省科技厅组织了全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助力企业 , 共渡难关”专题活动 , 帮助江苏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 有效应对疫情、共渡发展难关 。 破技术难题 , 解创新之渴 , 江苏重点实验室打通企业发展“任督二脉” 。 疫情期间 , 消毒成为刚需 , 实现无人化智能雾化消杀是不少企业正在追逐的前沿技术 。 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陈涛团队与苏州大学血液和血管疾病诊疗药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超分子药物研发团队合作 , 研制的超分子药物进行远程控制全自动雾化系统的设计及设备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 。
文章图片
核心技术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掌握了核心尖端技术就守好了国家安全的命门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抓创新一定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 2020年 , 江苏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核心技术 , 用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1月初 ,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 江苏军团群星闪耀:共有55项通用项目和1名人选获奖 , 其中江苏单位主持完成项目22项、参与完成项目33项 , 1名人选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 , 获奖总数和主持获奖项目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省份第一 。 55个通用项目中 , 自然科学奖3项 , 技术发明奖10项 , 科技进步奖42项 , 在基础研究 、前沿创新等领域展现了江苏最强科技实力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线战役”中 , 高新区的科技力量成为重要生力军 。 他们利用云技术新模式助力高新区复工复产 。 “我们团队仅用了36个小时 , 就研发出了公共防疫管理平台的第一个版本 , 先后开发出‘七通一码一平台’系列成果 。 ”说起创新成果助力复工复产 , 朗新科技集团副董事长、创新事业群总裁张明平如数家珍 。针对部分企业面临的现场运维人员短缺、技术保障不足、安全生产隐患陡增等困难 , 观为监测开发出“设备云医生”免费问诊平台 , 根据上“云”数据 , 对设备进行在线隐患排查、故障远程诊断、整合国际诊断分析师对设备疑难杂症进行“会诊”等 。同样是这朵“云” , 江苏科技产业相关主体与平台积极“弄潮” , 借助“云端盛会”开展项目对接 , 推动“不见面”洽谈、项目“云”路演 , 以科技助力“云”上产学研成果转化 。 江苏产研院将工作阵地搬到“云上” , 密集举办了十场细分专业领域的线上对接 , 以促进江苏产研院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与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对接交流 , 十场“云端盛会”场场火爆 , 大放异彩 。为减少人群集聚交叉感染 , 在抗疫期间 , 防疫、巡检、康复机器人大放异彩 。 “喂 , 您好!我是疫情防控机器人 。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占用您1分钟时间 , 做个电话回访 。 请问您是XX本人吗?”在苏州斜塘街道 , 居民接到了这样的来电 , 一个友好的“女声”开始询问 。 这是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团队支援疫情防控 , 免费提供给基层单位的技术服务 。多项“世界之最”展现创新科技与实力 , 沪苏通长江大桥刻下“江苏烙印”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由一根根缆索组成的斜拉索“拉”住混凝土桥面 。 “大桥的跨度大 , 荷载重量大 , 对钢梁和斜拉索的要求非常之高 。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刘礼华告诉采访人员 , 法尔胜泓昇集团联合合作单位 , 经过长达4年的研发 , 找到了最佳材料配方和工艺 , 最终生产出了直径7毫米的“最硬”钢丝 , 单根钢丝可吊起5辆家用汽车 , 为大桥提供了2000兆帕的超高强度斜拉索 , 刷新了国内斜拉索承载力纪录 。
文章图片
一流政策环境让创新有氛围有保障
【苏创|苏创 | 2020逆势而上!江苏科技创新发展“源动力”从何而来?】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 ,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如此 。 研发关键核心技术 , 意味着承担比一般技术创新更高的风险、更多的失败 。 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虽败犹荣”的创新氛围 。 江苏营造一系列优惠措施政策和环境 , 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 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 。7月 , 《“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在苏州发布 。 报告从样本城市的创新主体、创新协同、创新环境3个一级指标入手做出测评 。 苏州、南京分列第4、第7位 , 跻身全国创新生态指数前十强 。为吸引国内乃至国际精英人才扎根 。 苏州今年明确提出设立“苏州科学家日” , 以一座城市的名义 , 汇集各路英才 。 7月10日 , 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首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启动 。 作为苏州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 , 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已连续举办12届 , 通过创业周引进、培养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占苏州总量一半以上 。 “科学家就是苏州的‘爱’ , ‘硬核’科创就是苏州的‘菜’ 。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当天的活动上表示 , 苏州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 1万名高端急需人才 , 并将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重大突破的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卓越管理者等一流人才(团队) , 给予“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 。创新驱动发展 , 基础在县域 , 活力在县域 , 难点也在县域 。 近年来 , 江苏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丰厚成果 。 产业创新是促进县(市)经济腾飞的重要突破口 , 如何抓准产业脉络 , 合理布局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关系?常熟的创新秘笈在于产业提档升级 ,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 常熟科技局局长顾晓丹表示 , 依托“科技镇长团” ,尝试探索建立“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三螺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 与海内外近90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 , 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 。9月 ,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我国首份潜在独角兽报告——《2020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 。 在2019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中 , 江苏22家企业入围 , 位列全国省份第3位 , 其中16家企业位于高新区内 , 占全省的72% 。 江苏省累计拥有独角兽企业18家 , 其中位于高新区内12家 , 占全省的66% , 高新区已经成为江苏省独角兽企业主要集聚地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摇篮” 。为激励独角兽企业成长 , 江苏各城市拿出真金白金培育与扶持 。 在苏南 , 常州对省科技部门认定的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奖励200万元和100万元 。 在苏中 , 扬州遴选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库 , 每年给予最高授信1000万元额度“小微惠贷” 。 在苏北 , 盐城对首次入选的瞪羚企业 , 按其上年度研发投入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 。融资是企业发展的“命门” , 为保证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 免除后顾之忧 , 10月 ,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省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南京组织召开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推进与对接会 。 100多家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融资对接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洪介绍 , 全省已累计引导银行向 6800 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 " 苏科贷 " 低息贷款超 600 亿元 。 到 " 十四五 " 末 , 江苏省生产力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实现设区市、市(县)、省级以上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全覆盖 , 力争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 10 万家、提供各类融资支持规模超 2000 亿元 , 为全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交汇点采访人员 张宣
推荐阅读
- 平板|小新 Pad Pro 2020 平板开启 OTA7 ZUI 13 灰度推送
- 国际|2020年我国产出卓越科技论文46万余篇
- 排名|2020年我国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 上升2位
- 最新消息|印度创企2021年获360亿美元投资 比2020年增长2倍
- 未来|汾酒荣获2020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两项殊荣
- the|美国疾控中心公布2020年十大死因:心脏病排名第一 癌症第二
- the|CDC: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缩短近2年
- 疫情|中科院报告:2020年中国共出版科普图书近亿册
- 期刊|中国首部科学传播报告:2020年出版科普图书9853.6万册
- 传播|2020年中国新建科普网站27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