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 二 )
剪接体是基因表达第二步中的关键分子机器 , 其原子结构解析难度巨大 , 此前20年来许多一流实验室都未攻下这座山峰 。 这是施一公回国后的第一个10年拼来的成果 。
购买实验设备 , 领导团队掌握相关技术 , 数据收集、计算和结构解析……最难时每天工作16小时 , 他总是实验室最晚走的一个 。
文章图片
2021年9月10日 , 施一公为博士生示范如何做实验 。
如今 , 这一成果登上国际经典教科书《生物化学原理》的封面 。 业内人士将其评价为“RNA剪接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近30年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做的最大贡献” 。
施一公说 , 科研突破总是带来短暂的满足 , 取而代之的是持续的压力与不安 。
近年来 , 施一公团队接连取得世界瞩目的突破:2017年首次解析第一个人源剪接体结构 , 2021年首次解析次要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 阿尔兹海默症重要蛋白结构γ分泌酶解析持续推进……
朋友喊他苦行僧 , 他却乐在其中:向科学巅峰攀登 , 何苦之有?
向科技强国迈进 , 就要敢为天下先 。 施一公又将科研目光投向更前沿的领域——量子生物学 。
“如果在我们这代科研工作者手上 , 没能让中国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真正强起来 , 将是我们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 ”他说 。
为国育才
“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 ”这是施一公深深的牵挂 。
2018年初 , 天命之年的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清华 。 这时 , 他升任副校长2年多 。
他要和同道一起 , 为国家创办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 , 做高等教育、科技改革的探路者 。
他总觉得 , 教育要为国计 , 要为民计 。 “建设世界创新高地 , 必须有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 。 ”
下大决心 , 不破不立 。 每一位入职西湖大学的年轻博导 , 在6年的考察期内 , 不考核发表文章、申请专利、头衔帽子、项目奖项……
唯一的要求是 , 6年以后 , 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原创性、不可或缺的科学贡献 。
从2020年初周强实验室团队首次解析出新冠病毒细胞受体的全长结构 , 到2021年吴建平团队首次解析精子活化开关CatSper通道体 , 一些重大原创突破相继在这块试验田上开花结果……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 , 让身为校长的施一公信念更加坚定 。
从泡在实验室带学生做研究 , 到坚守讲台给学生上大课 , 他把自己的知识、理念和科学思考倾囊相授 , 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 。
推荐阅读
- 齐鲁|齐鲁医学创新高峰论坛召开 专家共话前沿科技促医学进步
- 油泵|消除征信“数据孤岛” 打通创新“任督二脉”
- 羟基|引领科技创新 成就健康丰碑
- 新高|多个海区温度创新高 去年成有记录以来海洋最暖一年
- 公司|科伦药业:子公司创新药物STING激动剂获临床试验批准
- 国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超509项 创新引领湖南制造产业升级
- 双方|OPPO 与华中科技大学成立新型存储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
- 显示|赋能“屏之物联”创新之路,多款BOE Inside“硬货“齐亮相CES 2022
- 识别|左手技术,右手创新,思必驰苦练内功赋能行业
- 成都|川渝科技创新“一座城”加速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