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刷屏朋友圈的“年度歌单”,不懂年轻人的悲与欢( 二 )


看到网易云尝到了甜头 , 更多的平台们也加入到生产年度报告的战场上:从社交通讯 , 再到支付理财 , 从新闻阅读 , 再到影音娱乐……年度报告一时间“百花齐放” , 让用户们应接不暇 。
但过于“丰富”的年度报告 , 反而消耗了用户们的新鲜感 。 于是 , 即便年度报告越出越多 , 但其应有的效能却在逐渐消失 。
年度报告不懂年轻人
年度听歌报告似乎越来越摸不透emo的年轻人 。
几乎所有的年度报告 , 在数据的维度上都显得极其单一 。 注册时长、听歌数量、单曲循环最多、最爱的歌手……普遍相似而又难以给用户带来眼前一亮的数据 , 也是导致年度听歌报告热度下滑的主要因素 。
真正地读懂用户 , 如何通过年度报告挖掘出用户深层次需求 , 而不是强行塞入一些平台自己想要输出的信息 。
今年 , 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都将付费数据搬上了年度报告 , 告诉用户今年一共收听了几首VIP专属音乐 , 省下多少钱 。
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 , 用户们并不买账 。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感到迷惑 , 我并不关心黑胶能够为我省下多少钱 , 而是关心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用户体验 。 ”
早在2020年 , 网易云音乐在年度听歌报告之中推出了“1%小众品味”的分类 。 通过挖掘出一些不一样的数据点 , 一方面强化了网易云的社交属性 , 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强化网易云音乐“小众音乐”的平台定位 。
网易云能够在年度听歌报告中收获用户欢心 , 也源于它在报告设计中的独特性 。 从具有独特性的标签设计 , 到针对用户数据而生成的独特信息 , 这是从其他平台的年度报告中所无法获取的 。 叠加网易云长期以来的小众与文艺调性 , 显然更能强化它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
知道与了解用户想要什么 , 是网易云能够形成用户粘性的主因 。 也正因如此 , 具有独特性的网易云音乐逐步成为了年轻人emo的圣地 。
只不过 ,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年度报告中 , 曾经具有独特性的网易云音乐 , 逐渐“泯然众人矣” 。
报告的分享 , 本质上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交行为 , 除了“炫耀”之外 , 也是在潜意识地寻求社交机会 。 一直强调自身社区属性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扩展社交场景的网易云音乐 , 显然相对其他平台更易从“年度报告”之中吸引流量 。
与此同时 , 在这个后版权时代 , 音乐平台的竞争正逐步从版权数量朝向社区建设、平台运营、商业化等多方面过渡 。 而年度报告的设计 , 已不仅仅是衡量平台营销能力高低的标尺 , 也能透过其中看到音乐平台对自身定位的一些思考 。
网易云音乐依然保持着小众、个性化为主题 , 在今年推出的“音乐灵魂” , 根据用户的听歌曲风而生成 , 极具创意性 , 帮助网易云刷了一波存在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