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人与空间, 社区新零售借物业再生新风口?( 七 )

至于原因 , 零售技术和相关人才的匮乏、业务积累的巨额投入 , 都是阻碍因素 , 更何况房地产和物业公司都在寻求轻资产运作模式的转型 , 更不愿意自营零售业务 。

当然 , 第三方社区新零售创业公司的涌入 , 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行业竞争 , 但以物业为关键节点的新商业模式 , 较社区团购、社区生鲜店的一个明显竞争优势 , 在于其补足了新零售的服务渠道 。 这不仅仅表现在定位、体验和消费人群的错位和互补 , 而且高频服务品类和一站式的综合场景相互配合 , 有着更高的渗透力 。

对苏宁小店、盒马鲜生和一心生活简单做个对比 。 同样是面向社区固定消费人群 , 苏宁小店的商品倾向于日常快消、关东煮豆浆等早餐 , 品类更靠近传统便利店 , 一心生活则提供家用清洁工具租赁、鲜花预定、公益健身器材、公益图书角等便民服务 。 前者智慧门店的落地成果尚未验证 , 后者能更直观看出用户流量和体验的升级 。

盒马鲜生面向一二线富裕阶层 , 从目标人群即可与一心生活区分 , 但相比鲜活水产、肉类的刚性需求 , 一心生活的日常快消同样高频 , 并且可实现高频带动低频的联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