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葩说、付费课程崛起的时代,知识分子更失落了吗?(27)

纵欲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花天酒地 , 贪图世俗享受 , 觉得人生就这样了 , 于是放纵身体的欲望;另一种是精神性的纵欲 , 即认定某种主义或理想 , 把它作为精神依归 , 相信它是绝对正确不容置疑的真理 。 虚无同样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以解脱的方式超越虚无 , 像李叔同一样出家 , 或者像梁漱溟的父亲梁济一样自杀 , 这都是源自“文化激变”所带来的精神困境;还有一种是鲁迅式的“绝望地反抗” , 他的姿态很特别 , 有点像西西弗斯 , 明明意识到没有未来 , 启蒙也未必有益 , 他看穿了这一点 , 但还是一边怀疑 , 一边反抗 。

鲁迅与他的书房 。

可以看到 , 在纵欲与虚无之间至少有四种不同的选择 , 这背后都和虚无有关 , 我个人更欣赏鲁迅的方式 。 从“五四”到今天 , 我们处于一个转型时代 , 过去信仰的大神不断破灭 , 破灭以后就剩下虚无 。 虚无的问题一部分是由启蒙带来的 。 “五四”后期 , 北大学生林德扬自杀 , 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 当时 , 陈独秀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 , “新思潮也能杀人” 。 不要以为相信了新思潮就克服了虚无 , 因为即便相信了新思潮 , 也可能无力改变现实 ,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 实现不了理想 , 最后还是不能挣脱虚无的枷锁 。 所以 , 虚无主义成为一个时代普遍的精神症候 , 只是各种人回应的方式不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