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恒大:掀起“地产”造车新运动?( 五 )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 。

2015年的业绩发布会上 , 许家印直言 , 2月10日发行的金额为10亿美元的12%优先票据 , 主要为寻找并购地产业务做准备 。 后来短短一周内恒大连续完成了两宗大手笔并购:16.07亿元摘得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67.08%股权、55亿元收购重庆中渝集团92%的股份 。 在地产兼并的浪潮中 , 许家印向来信奉“资金为王” 。

恒大拿地 , 是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为原则进行投资扩张 , 就像并购中小房企 , 其选择项目多数处于已开发或者可开发的状态 , 这就直接缩短了公司开发周期 , 加快周转速度 。 而这一地产式思维在造车大业上也不无体现 。

在广州南沙保税港区那块地亟需引入纯电动汽车组装项目的压力下 , 为什么反而选择了品牌知名度低的国能?除了萨博的技术 , 很大程度上也看中了三大生产基地 。 去年2月 , 国能投资200亿元项目落户上海松江 , 还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位于瑞典特罗尔海坦的现代化工厂 , 加之天津总部 , 恒大意在为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生产配置齐备 。

国能为新能源梦想所做的扩张 , 透露出一种对“乐视模式”的追随 , 而恒大一次选中乐视的创始人 , 另一次又选择了乐视的“继承者” , 可见许家印依然偏爱先“大”后“恒” , “规模扩张 , 资金为王”的道理颠扑不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