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正进入至暗时刻( 四 )

在我看来 , 市场格局只是阶段性发展的产物 , 并非一成不变 , 只要有竞争 , 就有生变的可能 。 在疫情发生之前 , “三电一兽”一直在快速跑马圈地 , 一路狂奔的背后是渠道之争 , 准确来说是点位之争 。

据悉 , 共享充电宝行业分为上中下游 , 分别为充电宝生产商、共享充电宝企业和商家 。 作为终端渠道 , 不同地理位置的商家会有着不同的客流量 , 而客流量会直接影响单个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次 。 对于小商家 , 共享充电宝企业一般会将该网点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给它们;对于大型连锁点位 , 共享充电宝企业则需要一次性付清高额入场费 。

伴随着扩张化扩张 , 共享充电宝玩家间的点位之争愈演愈烈 , 近乎白热化 , 不仅拿出高入场费和高额分成来争夺合作商家 , 尤其是头部商家十分抢手 , 还时不时互相诋毁竞争对手 , 抬高入场费 。

此前 , 某充电宝品牌与一家大型酒吧连锁集团签署了三年独家排他合作协议 , 成交价高达2000万元 , 而按照成本结构计算超过500万就是亏本买卖 , 砸2000万争夺独家商家资源明显是盲目烧钱 , 一度成为行业笑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