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正进入至暗时刻( 六 )

除了被越来越高的门店入场费和分润压得喘不过气来 , 共享充电宝企业还需承担产品成本、运营成本等各方面的财务压力 , 对其实现持续盈利是个不小的挑战 。 因此 , 我认为 , 去年“三电一兽”实现盈利或再获融资固然值得肯定 , 但千万不要高兴过了头 ,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

共享单车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 资本助推其快速起飞 , 也在其衰落之后无情离去 。 其实 , 还有一个事实容易被忽略 , 即各方资本介入后使共享单车战事升级 , 改变了其原有的租金覆盖成本的财务模型 。 如今 , 共享充电宝行业也面临相同境遇 , 在资本加持下 , 能否持续盈利充满变数 。

入场费和分润水涨船高、租金大幅上涨 , 这些都是直观可见的成本、营收变化 , 势必会改变原有的共享充电宝财务模型 。 半年前 , 共享充电宝3-6个月就能回本 , 但现在已不好说 , 除了入场费因素 , 还与推广带屏幕的大型机柜有关 , 机柜本身成本在3万元左右 , 使回本周期拉长 。

值得注意的是 , 去年8月 , 拥有雄厚资金和渠道实力的美团在全国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 , 随着强运营能力、强品牌的美团入局 , 无形中给市场格局趋于稳定的“三电一兽”带来新的竞争压力 , 行业或将迎来洗牌 , 不排除在新一轮竞争中诞生新的独角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