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别的“逆行者”:我在重症隔离区调试机器人( 七 )

\n

抛开心理上的压力不说 , 一线工程师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应对配送机器人在实际落地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 。

\n

好奇的人们

\n

其实这并不是机器人首次战“疫” 。 早在 2003 年非典期间 , 国内就有机器人陆续投放到医院中使用 , 包括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的“爱姆”机器人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护士助手”机器人等 。 但当时这些机器人研制产出的时间较晚 , 到 2003 年五六月份才陆续投放使用 , 并未参与疫情爆发时期的工作 , 同时续航能力较差 , 充满电后只能连续工作 2-3 小时 , 智能化等方面也并不成熟 。

\n

17 年后的现在 ,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 机器人技术已经变得更为成熟 , 但总体来说 , 机器人在实际医疗场景中的应用仍然偏少 。 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使用习惯还没培养起来 ,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 , 医疗机器人也还是个稀奇玩意 , “不知道有啥用” 。

\n

赛特智能这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部署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在首次任务执行时就遇到了一点小阻碍 , 病房里的患者对机器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 , 总要观察好久才让机器人运送污物出房间 , 这种好奇心平均要到机器人第三次进入病房的时候才会逐渐消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