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衍生市场到文娱产业联动,掘金文创,需哪些武艺?( 二 )

本篇将视角从故宫延伸至其它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潜在强变现能力、长变现周期的历史地标上,试图从内容层——衍生品开发、渠道层——文娱产业联动、变现层——文化符号升级等三个角度为历史地标的文创开发提供思路,对当下市场来说,这种解读或许将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后一公里”如何破?内容层——衍生品开发

故宫热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经验之一,便是以海量“萌系”衍生品的开发和市场投入,消弭历史与现代间的文化距离,走通抵达大众的“最后一公里”。

就“历史地标”而言,除故宫这“一强”之外,国内还有诸如颐和园、秦陵兵马俑、曾侯乙、三星堆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辨识度、自带流量的大IP。基于这种长时间的积累,这些历史地标完全可以挖掘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互联网+”,产生商业效益。

除故宫文创系列衍生品上线电商平台外,2018年以来,《国家宝藏》你好历史、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颐和园、敦煌莫高窟、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均已上线天猫,然而,与这种“热供给”形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的“冷需求”:大部分店铺月销仅数百笔,爆款缺失,粉丝量也与这些历史地标的体量不匹配,形式感更大于实际回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