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衍生市场到文娱产业联动,掘金文创,需哪些武艺?( 三 )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衍生品的开发实际上大有学问,我们回过头再重新审视“故宫淘宝”和“故宫文创”两家线上店,不难窥见其中隐藏的“爆款”规律。就类别而言,故宫IP的衍生品大概可分为:话题度最高的故宫彩妆类,如仙鹤口红、螺钿腮红;实用性强的生活用品,如海错图书本灯、如意系列钥匙扣;萌系属性的故宫娃娃,如故宫小猫、大明锦衣卫;再现了故宫纹样的文具手账,如门神手账、冰嬉图笔记本。此外,还包括极具紫禁城特色的服装饰品,字画摆件等家居陈设和价格更为高昂的国礼系列。

而故宫“爆款”,则多集中在实用性强的生活用品和突出美观性的彩妆、小饰品上,同时,故宫对这部分产品的开发比例也有极大倾斜。由此不难看出,消费群体对文化衍生品的审美和喜好已经更迭,停留在“旅行纪念品”时代、以“文物复刻”思维设计出的家居摆件、工艺品等,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消费需求。

在需求升级的情况下,文创产品应该如何破圈?

笔者认为,文创产品开发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其一,深度结合和创意性开发自身的IP元素。今年春节前后,故宫推出了月销超6万件的“2019新春限量故宫福筒”,创意便源自于清代康熙开启的皇帝写“福”字赐给王公大臣的传统,消费者显然被产品蕴含的文化寓意打动;其二,赋予产品“人设”属性。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从帝后到侍卫再到御猫,无不在践行卖萌文化,给产品赋予“人设”,“死物”变为“活物”,这与主题乐园“吉祥物”的设置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