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飞过大田……(春耕探行·生产方式之变)

人民日报 本报采访人员 常 钦

图为河南省滑县焦虎镇双沟村田间,“飞手”陈尚飞在进行飞防作业。

毕兴世摄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又是一年春耕时,田野出现新变化:“新农具”、新技术落户,农民种田越来越轻松;旱能浇、涝能排,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夯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正成为主基调,农业迸发出新活力,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无人机、手机成了“新农具”,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局面

行走在河南滑县乡间,微风吹过,返青的麦苗绿浪翻滚,满眼的绿色心旷神怡。全县180万亩小麦,年产90万吨,产量连年全国第一,“中国小麦第一县”“豫北粮仓”的称号名不虚传。

中午刚过,白道口镇郝村种粮大户刘飞便来到田头,“约好了两点钟,该来了吧?”他跺着脚有点着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