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支付宝15年 为中国商业社会重塑了信任基石( 五 )

受益的不仅仅是“毛细血管”。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现象,这两年餐饮业冒出很多明星公司,纷纷上市。背后原因正是线下电子支付让餐饮业每一笔收入都可追溯、可核查、有信用,这个信用可以扩张到整个资本市场,从而成为多个行业信用的数据化基石。

这两年支付宝重兵布局的区块链技术,则是核武器级别的信任解决方案。其迄今落地应用的近40个场景,全是为了解决信任机制,比如全程溯源公益善款的来源及用途;溯源奶粉、大米等商品的来源及流通;将电子发票上链,将票据造假成本提高到“造不起假”的程度等。

这里说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最近几天,一个做数码产品租赁的创业者在杭州一个创业沙龙上做分享,他们对用户最大的吸引力是免押金,免掉押金后,平台违约率反而从过去的0.5%降到了0.15%,原因是他们接入了支付宝的区块链技术,给每个数码产品上一张可全程溯源的身份证,如果发生交易纠纷,互联网法院可以在链上取证,在线审判。

在现场的一位支付宝工程师回应说,他们其实一直在等第一例租赁违约审判的诞生,迟迟等不来,曾经有几例违约用户在收到法院通知后,很快就把租的东西还了回去。“我们不能让失信消失,但能让失信成本提高到违不起约的地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