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法“依赖”滴滴( 七 )

司机端

最近半年,滴滴在清理人车不符、筛选犯罪记录等等方面不遗余力,滴滴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采用第三方的Face++,现阶段滴滴司机每天上线前都需要进行一次人脸识别。另外,滴滴还升级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定期设计安全知识考试,覆盖所有上线的司机,未通过的司机无法出车接单。

从手段而言,滴滴更多的是通过预防、验证及“警示”来抑制潜在的安全事件。先从源头上,将存在问题的司机与拥有犯罪记录的司机筛选出网约车司机群体,让具备“犯案”高发的潜在人群剔除队伍(虽然存在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歧视)。

其次,通过每日的人脸验证来确定滴滴司机是其“本人”,避免潜在人群通过“冒名顶替”的方式“混入”到队伍里。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考试来提高司机的“素质”,进一步降低滴滴司机群体的“潜在”犯罪几率。

乘客端

滴滴在乘客端上线了“一键报警”功能,去年9月滴滴又上线了“添加紧急联系人”功能,用户可在APP上开启自动分享行程,一键报警后,自动通知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人可获取行程信息。天浩在夜晚使用滴滴出行,每次都会自动向紧急联系人发布一条提示信息。加强了用户报警的便利性,加之滴滴客服体系的变革,极大提高乘客遇到危难的自救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