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族买产 保住家族产业不流失( 九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学派继承保民思想,《周礼》中提出:“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如今大家都熟知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已经成为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梦想,也成为统治者实施救济政策的思想基础。

秦朝对鳏寡孤独的救助,甚至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汉朝开始付诸行动,对鳏寡孤独的救济,主要是官府发放物品。

四川出土的汉砖中,就有这样的情景再现。1956年出土于彭州市太平乡的东汉养老画像砖,是四川地区目前出土文物中唯一一块养老题材的画像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属于明星级别的画像砖,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汉代对老人格外照顾,70岁以上的老人地位比肩于年薪六百石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老人们凭鸠杖免劳役赋税、享有官府发的粮食、酒肉,自由出入官府、府第不必屈身礼数。

对80岁以上的老人,官府每月赐米一石、酒5斗、肉20斤;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加赐帛两匹。活得越久,待遇越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