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族买产 保住家族产业不流失( 八 )

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影响面是比较广的。即使是化外之地的寺院,也受到了波及。

那么,到处购买产业的养济院,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为什么会从农民手里购置田产?其中折射出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养济保民

最早追溯到商周

所谓养济院,是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之一,主要负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类似现在意义上的收容所。一般由政府出资修建和运行,也有以私人名义捐修并负责运行的。在中国,养济保民的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养济院的历史也很悠久,最早的养济院,出现在南朝齐武帝时期。

70岁以上老人

汉朝福利待遇高

早在商周时,养济保民思想在统治阶层就萌芽了:商王盘庚提出“罔不惟民之承保”“式敷民德”,周文王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将其父亲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明德慎罚、以德治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