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意伤害还是正当防卫?( 九 )

焦点1

“正当防卫”的尺度究竟是什么

3月,一南一北的两起案件,引发了人们对当事人命运的强烈关注,也表达着对安全感和公平正义的诉求。

事实上,这两年随着昆山于海明反杀案结果的改变,有关“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特殊防卫”这些法律专业名词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它也冲击着包括执法者在内的诸多专业人士对“正当防卫”尺度、界限的认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张志杰表示:“在司法实践当中,过当与正当,这个界限还是比较难拿捏的。因为如果过严不利于鼓励公民与犯罪行为做斗争,过宽了有的时候可能导致防卫权利的滥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则说:“现在的问题是在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两部分当中,有点向防卫过当这边失偏了。所以我们现在关注赵宇案件,关注涞源案件,主要的关注点在这里。”

不法侵害者受伤乃至死亡的后果,到底该不该防卫者来承担?这是个连执法者都会困惑的问题。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两者之间或许只隔着犹如头发丝一样的距离,但对于防卫者而言,却是行使“权利”或构成“犯罪”的天壤之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