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开行参与地方隐性债务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系列专题之三(海通固收姜超、朱征星)( 二 )

化债的效果可能如何?1)利息负担降低效果或较为有限。以镇江为例,我们假设国开行向镇江贷款400亿,期限为10年,部分置换高息的非标,每年可节约利息费用近20亿元,占原本可能产生的融资总利息费用的9%、镇江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相对于镇江总体的隐性债务来说较为有限。2)缓解流动性压力。一方面,国开行贷款以长期为主,相对于原本的非标融资方式,其期限更能与隐性债务期限相匹配。另一方面,非标债务的续接相较于贷款及债券来说或更为困难,以国开行贷款置换后有利于缓解这一问题。3)隐性债务总量或难以有效下降。国开行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所能提供的低息贷款额度,相较于地方已形成的隐性债务总量来说或较为有限,并且从总体来看,以国开行低息贷款置换部分隐性债务后,可能更多的只是从高息且期限较短的债务转化为低息且期限较长的债务,或难使隐性债务总量有效减少。

国开行能提供多少贷款?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国开行2019年新增贷款额度约为1.5-1.8万亿,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资本充足率或难以放松至最低要求,且与我们在专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有多大?——地方隐性债务系列专题之一》中测算的隐性债务总规模(30-33万亿)相比依然较为有限。此外,国开行棚改贷款额度或将随着货币化安置削弱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基本结束,国开行认购资金等或可部分用于化解隐性债务,但总体来看可能额度较为有限。此前国开行曾经过几次增资,若本次承担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重任,能否再次得到支持值得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