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虽上行,但首席策略更担心通缩( 四 )

邵宇: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对上游的产能进行了压缩,这使得产能稀缺价格上升。在传导中,下游的产品价格、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导致2017、2018年PPI的上涨。但今年去产能基本结束,PPI也就会回到一个比较平淡的水平。此外,近期响水工业园区爆炸等工业区危险事件,导致多处化工园区开始排查整顿,也可能在未来短期内影响PPI走势。但考虑到经济下行风险,通缩可能性仍然存在。

货币政策还需考虑资产价格《21世纪》:近几年CPI同比增速一直较为稳定,但是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涨幅较大。综合来看,你认为中长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究竟是通胀还是通缩,货币政策的锚是否需要调整?

李迅雷:从CPI、PPI和GDP增速等多项数据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通缩压力,经济下行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从经济增长要素来看,一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二是全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都在加大,而近年全球技术进步也在放缓,技术进步有限;三是我国在近几年经历了从资本短缺到资本增多的过程,资本回报率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表述已经从“稳健中性”改为“稳健”。此外,自供给侧改革后,金融业增速明显放缓,目前的水位是比较低的,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