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金棺 汉代生命与死亡的画卷(上)( 八 )

夜郎道的开通如同经脉一般,串联起了中原、蜀、滇,乃至更远的身毒、大夏国(今印度、阿富汗),四川的盐、铁、荔枝行销云南、贵州;云南的铜、锡,异域的象牙、珠宝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一时间,合江马帮穿行,船来舟往,官吏、商贾络绎不绝。今天赤水河沿岸,依旧能看到上百个青石铺就的水码头,福宝、仙市、尧坝等古镇出产的荔枝、酱油、油纸伞,至今仍行销云南、贵州,让人相信古老的商脉从未中断过。

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设合江县,络绎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原移民进入,给合江带入一股中原文明之风,乃至中原人的生活方式。那时候的合江,华阙林立,商肆连绵,峨冠博带的汉人乘着轺车往来,官吏、商贾在宅邸中无休止的宴乐,已经与天子脚下那些繁华的汉朝郡县别无二致了。官吏、商贾死后也未能回到故土,他们被送入崖墓,在一尊尊“金棺”中长眠。1987年9月,合江出土的一具石棺上,刻有“东海太守良中李少君”铭文。正如学者罗二虎在《汉代画像石棺》一书中的推断,画像棺的主人,可能很大一部分属于豪强、官吏与商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