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接受每经专访详解选择GP两大标准:看重基金团队的稳定性和支持团队的各项制度( 五 )

在他看来,由于社保基金整体规模大,因此一旦发现优质项目就会长期进行滚动投资。“因为如果早期没有发现和进入这些项目,后面要想再参与增资就非常难了。我们资金量大、团队人数少,必须有这种基于规模的交易结构和投资逻辑,规模大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必须得认真。”

行业偏好与周期性、新兴产业匹配

虽然根据过去的长期数据,社保基金在偏好的行业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但王忠民表示,社保基金的投资在周期产业和创新产业中并不会定格在某一个时点,而是与周期性和新兴产业的关系相匹配。

2017年经有关部门批准,社保基金总资产的10%可以投资于市场化的私募股权基金,但其投资比重一直远远低于这一上限。“因为这是一级市场、早期市场,不能一次性把投资规模都用了,在产业周期和产业迭代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10%的配置放到不同年份中去,而不是定格在一个时点。比如说,早期还没有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概念,如果那个时候就把份额砸完了,肯定不行。配置不是一次配满,而是要随着周期、创新、市场发展逐步去做。”

另一方面,在行业和赛道上,王忠民介绍道,社保基金的偏好与周期性和新兴产业的关系相匹配。例如,新经济赛道一定是社保基金着力关注和成长的领域。“大资金最大的逻辑就是,不能在一次周期中全部下注,因为一级市场还有个特点就是流动性很差。如果IPO通道不畅、整个社会并购市场不能有效发展,那么就会存在风险。要知道,一级市场在新经济领域从来不是通过分红去挣钱的,而是股权能够发生什么样庞大的社会交易机会,通过这样的机会来挣钱。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在一级市场中更多地发现新周期、新产业、新赛道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