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汽车消费限制有哪些?

核心观点本篇报告梳理了目前汽车消费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如:1. 限牌城市的牌照限制;2. 皮卡进城的限制;3. 二手车税收和限迁的限制等。如果这些限制因素得到改善,预计将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活力,缓解汽车销量下行压力。

投资要点※ 乘用车:限购+限牌+限行,抑制一二线城市销量。上海自1994年开始执行消费者出资“拍车牌”的变相限购政策,是我国首个执行乘用车限牌的城市。2011年起,北京、贵阳、广州等地相继开始执行限牌政策,对新增燃油车的上牌数有比较苛刻的限制,新增牌照数量主要侧重于新能源车。以北京为例,2018年北京共有保有量602万辆,更新需求33.1万辆,但只提供4万燃油车+6万新能源车的新增上牌量指标,当前北京的首次摇号中签燃油车指标的中签几率已经低至千分之二,共有314万个编码参与摇号;而新能源车排队中签也须排队至2027年。

※ 皮卡:双证方才取消,进城仍是难题。皮卡行业主要限制政策此前分为三大类:(1)证件限制:皮卡车辆按照商用车管理,驾驶人员需考取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2)进城限制:除河北、辽宁、河南、云南、新疆、湖北等六省外,绝大省份和大城市禁止皮卡车辆进入市区;(3)美观限制:2018年1月前,皮卡车型便强制要求喷字和粘贴反光条,抑制了皮卡的消费属性。2017年,中国共销售皮卡41.1万辆,仅占整个汽车市场销量的1.4%,相比美国市场16%的皮卡渗透率有显著的差距。我们预计如果皮卡限行政策逐渐放开(全面开放皮卡进城等),有望带动中国皮卡渗透率达到5%-8%的水平,带来行业3-5倍的成长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