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市场化是方向( 二 )

众所周知,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吸引和稳定核心骨干人才,保持企业的活力,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和充实劳动用工制度的理论基础,用理论和政策指导企业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人们看到,劳动用工制度的实质就是企业单位和职工以一定的方式确立的某种性质的劳动关系。而这种劳动关系的融洽、合理、多赢正是我们今天需要用理论政策进行把握和驾驭的。由此,劳动价值论、劳资关系理论、劳动经济学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就构成了研究劳动关系范畴的基础理论。

首先,劳动价值论理论。它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包括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内容。而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其次,劳资关系理论。它是研究劳动方与雇佣方(资方)之间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论。一般通过劳动契约来建立。劳资关系涉及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劳动方,受雇主雇佣以获取工资;另一个主体是资方,通过雇佣获取对方的劳动力,以付出工资为代价。当劳资关系发生矛盾时,还需要第三方进行协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