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市场化是方向( 三 )

再次,劳动经济学理论。它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市场运行等。劳动力需求是指雇佣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个工资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出让存在于主体中的劳动力使用权。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它是建立在人道“人本主义”的管理哲学上,是“通过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使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即谋求雇主与雇员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雇主和雇员之间寻找存在多方面的利益共同点,解决雇主和员工之间产生的矛盾,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通过沟通和联系及对话。包括工作和组织设计、员工培训和开发、企业文化塑造等,有效地激发和发挥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历史沿革

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中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工模式。国营企业实行“充分就业”“统包统配”的国家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形式随然解决了 “人人都有饭吃”的问题,但是国有企业冗员充斥,管理者和劳动者缺乏积极性,企业的社会负担过重,缺乏创新和活力,生产效率低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