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电影:对旅行的“影像深描”

民族志电影:对旅行的“影像深描”

“一种电影撒谎,而另一种电影讲述真相。”

朱靖江

按:从猎奇、短浅、带有商业性质的旅行观光电影,到记录土著居民生活样态和文化行为的早期人类学探险电影,再到自觉运用人类学理论方法,对远方异族文化进行影像深描的民族志电影,三者在不同阶段、以不同角度,分别记录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和多元文化景观。这样以旅行贯穿、以影像为工具的民族志记述,是不容忽视的、观看和思考异族文化及自身的重要方式。

民族志电影:对旅行的“影像深描”文 | 朱靖江

(《读书》2019年4期新刊)

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记述旅行见闻的游记可谓汗牛充栋。远者如《奥德赛》与《穆天子传》,中古时代如《大唐西域记》与《马可·波罗游记》,乃至晚近林林总总、难以尽述的旅行文学作品。游记多记叙旅途的奇闻逸事,描摹风光景致,抒发行者游思,将异域观感传达于读者,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亦甚为可观。十九世纪中叶以降,摄影术的发明进一步扩展了游记的内涵,为旅行叙事提供了“眼见为实”的视觉凭据。及至一八九五年,电影横空出世,建立起一种独立于语词表述的观看系统。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视觉模拟还原,电影超越了此前主要由语言文字分享旅行信息的传统模式,将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赋予了银幕前方的观看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