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电影:对旅行的“影像深描”( 四 )

被称为美国“观光片之父”的博顿·霍姆斯(Burton Holmes)早在一八九二年,就开始将旅行期间拍摄的照片制作成涂色幻灯片,在美国各州举行巡回演讲。一八九七年,他首次将电影放映与旅行演讲结合在一起,用这种崭新的影像手段吸引观众。从一九〇二年起,霍姆斯正式采用三十五毫米电影胶片,作为他旅行拍摄与影像展示的主要媒介,也就是旅行演讲电影(Travel Lecture Film)。终其一生,博顿·霍姆斯曾六次环游世界,到访过除阿富汗之外他所知道的所有国家。霍姆斯的影片片长从数十秒至十余分钟不等,通常不在电影院单独放映,其内容与旅行主题相吻合,如“巴西伊瓜苏瀑布”“多瑙河行舟”“日本生活点滴”“萨尔斯堡风情”“挪威的峡湾”等,用观光者的视角记录和呈现旅行所见的景象。

民族志电影:对旅行的“影像深描”

詹姆斯·安东尼·菲茨帕特里克(James Anthony FitzPatrick)观光短片集海报(来源:imdb.com)作为这种电影放映结合旅行分享会形式的首创者,博顿·霍姆斯一生举行了八千多场影像演讲,同时也将观光片从粗糙的剪辑片段提升为一种兼具美感与商业价值的类型电影。“旅行演讲电影构成了早期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期电影史上蓬勃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观光影片的现场展映与讲述在此前的一个多世纪里令人惊异地坚持下来,最重要的特征是电影摄制者站在舞台上直接向观众发表演讲。一场旅行演讲电影表演提供了关于某些人或地方的非虚构影片,虽然真实,但富于戏剧性,使观众间接地参观了那些无力亲身前往的观光胜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