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拒绝熵死:白银时代 万科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二 )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肉身越重,平衡越难。万科的肉身有多重?数字最直观,这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员工规模12万人,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332名。

“活下去”,2018年,万科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可它并没有在死亡线上挣扎,虽然已经不再是房地产行业的规模老大,但若用规模、风险和资本回报三项指标综合衡量,万科仍然是中国最优秀的房地产企业。

它只是被危机感驱使。为了“活得好,活得久”,企业必须建立“管理死亡”的能力,这是登山给郁亮的核心启示。

围绕3个“活”字,过去7年里,万科持续回答了两个问题。其中之一是,行业的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企业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在哪里?另一个问题也非常紧迫,熵死是不是企业的宿命?要知道,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0年,而到今年,万科已经35岁了。

熵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学,用于度量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任正非用其来解析企业问题,他认为,企业的自然法则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随着熵值的增加,最终走向混乱和死亡。这本是来自企业实践的理论,但2019年的春节,郁亮在一本名叫《规模》的书中,意外得到了相同指向的结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