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马斯克心心念念的“超循环”技术( 九 )

基本上目前主流的“超循环”系统模型就是这“一个中心,两种模式”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极容易被反对者诟病的问题:

第一:乘坐体验难以保障。

如果单纯运送货物,经济效应可能很难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但如果运送人类,像大佬们期待的那样成为通勤标配,就要考虑到乘客的体验因素了。“超循环”管道不同于隧道,是一个狭窄、没有任何窗户的密封舱,很容易让人感到压抑。而且,超过飞机的行驶速度也会让空气因压缩而产生振动和碰撞,所以噪音很大。据体验过马斯克测试管道的人称,颠簸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至少目前看来,“超循环”作为第五类运输方式,恐怕需要远超于其他交通设备的普及时间来让乘客们撤下心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马斯克心心念念的“超循环”技术

图8/10

第二:安全风险尚不明确。

不同于其他成熟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面对风险时都有了流程基本健全的应急方式,“超循环”技术应该如何处理设备故障、事故,进行紧急疏散等等,这些实际问题和后勤保障都是未知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