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京东动荡:帝国的恐惧与抉择(21)

这是关于京东故事的“表征”和“本相”。

在故事的“表征”:我们看到一家公司的裁员、创始人的个人麻烦、业务与增长上的困境;而在故事的“本相”里:京东作为一个样本,展现出了一种商业组织形态的形成路径,及其背后所呈现的一种商业文明的样貌。

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

刘强东正在带领他的京东“帝国”进行变革。据多位员工透露,推进物流的市场化和POP开放业务(第三方平台)是京东下一阶段的业务布局重点。

以物流为例,对比“相对低价低质”的四通一达和“相对高质高价”的顺丰,京东快递在生鲜、医疗等冷链配送方面拥有不错的优势,同时“价格中等”,可以弥补国内快递业务的“中等价位市场”空白。同时,中国快递领域依是个增量市场:国家邮政局预计,2019国内快递行业仍将维持高增长,件量/收入增速预计分别为20%/19%,增量或高达100亿件。

但作为长期烧钱部门,物流也是京东迟迟无法盈利的主要原因。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2018年亏损总额超过28亿人民币。刘强东近日坦言,物流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外部单量太少,内部成本太高”,这或是其4月初取消快递员底薪,并大幅度提高揽件提成的动机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