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京东动荡:帝国的恐惧与抉择(19)

在多位员工看来,京东的攻防尝试,依然只是“基于其原电商逻辑的一种营销模式”,目的是为了创造GMV增量。目前,京东拼购的活跃用户数据还不得而知。不过,据林城透露,这一业务目前对京东GMV数据的拉动作用“应该并不大”。

财报披露出来的整体财务数字,也并不乐观:2018年,京东营收增速为28%,与此同时,阿里、拼多多及亚马逊的数据分别是52%,652%和31%。另外,在美国通用会计原则下,2018年其亏损依然高达约28亿人民币。

原创<br> 京东动荡:帝国的恐惧与抉择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

华尔街的投资者,也在向京东施加更多的压力。压力主要集中于两点:公司下个阶段能否盈利、是否会有新的增长点。

或者更直白些:京东的“护城河”还在不在?

在京东的历史上,有三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战略决策:一是2004年转做电商,抓住了随后超10年周期的消费趋势;二是决定向全品类扩张,从只做3C产品转向“一站式消费平台”;三是坚持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这些决策,帮助京东建立起了其对外宣称的三大核心竞争优势——物流壁垒(用户体验)、全品类扩张以及一二线城市的优质用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