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京东动荡:帝国的恐惧与抉择(17)

“创新对京东来说更像是短期试错,目的也是GMV。它对每个创新项目的包容时限大约是半年到一年。这段时间内,某类创新若不能带来GMV或净利增长,创新者的结局可能就不会太好。”京东商城员工林城称。“这种机制下,担心犯错,员工创新的动力自然不高。”

被认为“创新力不足”的京东,在其核心的电商领域,更面临着新老竞争对手的围剿和冲击:除了平行的阿里和天猫外,往上有小米、网易严选,往下则有拼多多、抖音带货平台,甚至包括社交团购APP。这导致京东开始陷入GMV和活跃用户增速放缓等困境。

原创<br> 京东动荡:帝国的恐惧与抉择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

面对困局,部分京东员工正在思考:京东与阿里,差异在哪里?

给出的答案中,一种关于体系的思考尤为醒目:

阿里是一种“共同体”的创新体系,京东则更接近“集权制”。前者的创新更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后者则是以事业部制为基础来开展——这意味着它不独立,必须遵从企业的整体业务导向,如KPI和老板预期。

推荐阅读